上海外菜论坛 - 历史小说 - 洪武兴明在线阅读 - 第196章 朱棣要挨打

第196章 朱棣要挨打

    此时此刻,王宫学堂上,朱标兄弟几人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

    讲台上一位老先生,相貌堂堂,不威自怒,正一脸严肃的,看着堂下朱标几人。

    此人正是朱标老师,一代元末大儒宋濂,在当时跟刘伯温一样赫赫有名!

    宋濂有多牛?

    他自幼多病,家境贫寒,以出身条件来讲,注定是要输在起跑线上,但命运虽坎坷,却不是注定的。

    客观条件不好,就拿主观条件来凑!

    宋濂聪敏好学,在当地有“神童”称号,硬是靠着一股学而不怠,诲人不倦的精神,成功赢得多位大师欣赏。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比如名噪一时的吴莱、柳贯、黄溍等大文豪,都曾做过宋濂老师,为宋濂饱读诗书,学贯古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种人才一旦学成,自然不会默默无闻!

    早年间,元顺帝就发现了宋濂的才华,曾数次请他入朝为官,要是换个人,看到皇帝礼贤下士,早就乐得屁颠屁颠的跑去了,宋濂却不同,他压根就不想去。

    元顺帝请得多了,反而惹恼了宋濂,这位大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收拾东西上山出家,当了几年道士,在道观里专心写书。

    后来朱元璋崛起,对儿子们的教育很看重,派人多方打听饱学之士,居然也相中了宋濂。

    老朱派人去请,丝毫不出意外,也被宋濂一口拒绝。

    想当初元朝皇帝都请不动,朱元璋那时还是个国公,又怎么能有这么大面子?

    老朱没办法,为了朱标也是豁出去了,索性带着礼物,三顾茅庐,亲自登门拜访。

    宋濂被磨的实在不行,干脆抛出个难题道:

    “小儿顽劣,可以打吗?”

    在宋濂想来,老朱好歹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哪里会舍得自己的亲骨肉,给一个外人殴打,此事应该可以就此作罢。

    却没想,朱元璋也是个猛人,干脆利落的说道:

    “只要不打死就行!”

    宋濂为之震动,隐隐觉得朱元璋器宇不凡,将来说不定能成大业,于是终于决定出山。

    最开始,朱元璋只有朱标一个孩子,宋濂对他非常用心,朱标也知书达礼,勤奋好学,深得老师喜欢。

    慢慢的,随着朱元璋实力逐渐扩大,宋濂开始意识到,老朱虽然行事果决,很有见地,但生性却有些好杀。

    尤其是当他拜读到那首,“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此诗杀气太重,有违儒家君子之道!

    宋濂只是个老师,教育不了朱元璋,那就干脆教育他儿子,让朱标做个谦恭有礼,仁义善良的接班人。

    为此,宋濂在世子们身上投入大量心血,管教也极为严格,学习中要是稍有差错,那是真打板子,不客气。

    刚开始只有朱标还好,因为朱标听话争气,等后面朱樉、朱棡、朱棣加进来,宋濂就有点头大了。

    真应了那句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朱标仁义有礼,处事沉稳干练;朱樉表面上看起来也很机智,背后却喜欢耍些小聪明;朱棡学东西很快,脾气却有些暴躁。

    至于朱棣,明明天资不弱,却总有自己的主意,似乎天生不太守规矩,宋濂制定的学规,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比如逃课这种事情,只有朱棣干得出来,就算挨过教训,也是一点不长记性!

    宋濂站在讲台上,板起脸色,严肃问道:

    “朱棣呢,为何没有来?”

    下面几个世子、公子身姿坐得笔挺,神情却是各不相同。

    朱樉没有出声,眼珠子却滴溜溜直转,一副等着好戏上架的样子。

    朱棡撇撇嘴,小声嘀咕道:

    “肯定又贪玩了!”

    朱标回头瞪他一眼,随即起身,向着老师行了一礼,这才恭敬说道:

    “莫不是四弟身子不舒服?我立刻让人去找!”

    宋濂见朱标说话,脸色总算有所缓和。

    朱标随即招来一个小太监,让他赶紧去朱棣房间查看。

    小太监去的很快,没想到回时更快,几乎连跑带冲,急得满头大汗道:

    “四公子屋里没人,好像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

    宋濂一惊,若朱棣只是贪玩翘课,事情还在控制范围内,若是跑不见了,又或出现危险,那问题可就大条了。

    朱樉一听,嗖的一下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道:

    “我们马上分头去找!”

    他天天上课枯燥无聊,难得有点趣事,恨不得越大越好。

    朱棡却有些不高兴,歪着脑袋说道:

    “凭什么他一人闯祸,要我们大家去找?”

    却见朱标目光严厉,扫了他一眼,训斥道:

    “朱棡!都是自家兄弟,四弟不见,你怎能不闻不问?”

    朱棡一惊,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不情不愿站起来,撇撇嘴道:

    “大哥说得是,找就找嘛!”

    宋濂却不敢让这几位小公子去找,万一事情棘手,又或者再跑不见一个,岂不是真的要闹大?

    宋濂当即让他们先坐下,一脸严肃道:

    “此事当快速禀告吴王!”

    这个办法当然好,只是朱标却不太想见,他自小知道父王严厉,四弟若是因为逃课被抓,少不了一顿狠狠教训。

    朱标想了想,向宋濂争取道:

    “老师!父王日理万机,不宜轻易劳动,不如我们一起,先在宫里找找,万一四弟就在附近呢?”

    这番话有理有节,水平很高,难得朱标才十三岁,不禁让宋濂刮目相看。

    而且,现在王宫还没扩建,也不是很大,真要找起来,费不了太多功夫。

    宋濂想想问题不大,最终还是应允下来,只是出发时,他随手抄起了案台上的戒尺。

    朱樉、朱棡兄弟俩,一看到那把实木打造的厚重戒尺,顿时觉得手心火辣辣的痛。

    他们两个平时也没少吃这把戒尺的苦头,宋濂又严厉,打起板子当真是应了朱元璋当初那句话——“只要不死就行!”。

    朱标和宋濂心系朱棣安危,急匆匆冲在最前面,朱樉和朱棡自然就被落在后面。

    兄弟俩一直看着,宋濂手中的那把大号戒尺,互相对视一眼,均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自己挨打觉得难受,但若是看到别人同样挨打,忽然就会变得开心起来!常青椒的洪武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