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论坛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江东霸业在线阅读 - 第465章 内圣外王

第465章 内圣外王

    “哦?哈哈哈——”孙策反倒有些尴尬,大笑着上前抓住崔琰的手臂:“多谢先生支持,不过你放心,我孙某做事,从来都是以德服人,绝不强人所难,更不会让自己人吃亏。”

    崔琰笑道:“将军不必多虑,是在下甘心情愿捐赠,这普天之下,还没有能强迫我崔琰做违心之事。”

    “先生天性坚刚,非权势所能屈也!”孙策点点头,指着堂中摆着的家具问道:“不知这桌椅书案,先生感觉如何?”

    崔琰用手摸着扶手,叹道:“早就听闻将军在江东改制,非但政令清明,还有不少酿酒、农耕之术,百姓称颂,今日坐过这椅子,果然轻松方便许多。”

    汉代礼仪十分繁杂,虽然历经无数战乱,礼乐崩坏,但贵族之间还是行跪坐礼,进门脱鞋,行礼又要离席,实在麻烦,坐椅子自然就方便多了。

    崔琰虽然觉得此举不合礼仪,但他却不是那些腐儒可比,初次尝试便感受到了便利,赞口不绝。

    孙策笑道:“先生既然喜欢,改日我命人送一套到府上,将府中家具全都更换一遍。”

    崔琰抚须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在下便愧领了。”

    “先生爽直清正,与你交谈,实在痛快!”孙策很喜欢崔琰这种耿直的性格,不像其他文士总是拿捏姿态,大笑道:“明公既至,这大将军府东曹掾一职,非君莫属。”

    “嗳,事先声明——”崔琰一扬手,正色道:“我出钱是诚心为补先前助袁氏之过,绝无花钱买官之意。”

    “两码事!”孙策笑道:“君为士林之楷模,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坐镇东曹再适合不过,贪婪之辈必生敬畏,清廉之人自当引以为鉴,足为文武表率,万勿推辞。”

    东曹主管官员的任免升降,崔琰为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又善于提拔人才,和毛玠都担任过东曹,任内政绩突出。

    崔琰也听闻孙策有识人之能,对这番评价甚是受用,抱拳道:“承蒙将军厚爱,在下却之不恭,自当兢兢业业,助将军安抚河北。”

    孙策知道崔琰和诸葛亮这一类人,都还心存汉室,中正体国,有些话暂时不能挑明了说,客套几句点到为止。

    大家现在都处于一种不可言说的微妙状态,孙策也尽量在政令中淡化汉室,打出以民为先的口号,但依然没有找出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孙策又对崔林言道:“孤新取冀州,虽免赋税以安人心,但治内人手不足,渤海尚缺一名太守,欲请先生到任,不知意下如何?”

    崔林忙道:“将军委用,自当遵命,但在下尚未出仕,资历尚浅,恐难当大任,能任县令之职,便足矣!”

    崔琰笑道:“吾素知德儒有治国之能,何必自谦?区区一郡之地,也是大材小用,且先历练,三年内必出政绩。”

    崔林如今将近而立之年,默默无闻,宗族的人/大多都看不起他,唯有崔琰对他很是赏识。

    这次来拜见孙策,特意引荐这个族弟,没想到孙策上来就给了个郡守,崔琰以为孙策是看在他的面子上,马上鼓励崔林。

    孙策知道崔林大器晚成,颇有才干,笑道:“吕范现镇守南皮,既要领兵,又要治政,正缺人手,先生先到南皮相助,不日便可接任郡守。”

    崔林这才有了些底气,抱拳道:“遵命!”

    崔琰听出孙策言外之意,言道:“听闻袁谭在幽州强行征兵,闹得民怨四起,渔阳、右北平等地再现暴/乱,莫不是有人要请将军入主幽州?”

    孙策点头道:“不错,吕范前几日派人来报信,右北平太守阎柔听闻袁谭招引乌桓入境,大为失望,已遣使联络,若乌桓出兵,便请我们发兵支援。”

    崔琰叹道:“昔日袁绍厚待乌桓,安抚其众,将宗人之女出嫁乌桓王,与之结为联盟,才保证边境安宁。袁谭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胡人贪婪无度,又残暴嗜杀,实不可取。”

    孙策冷声道:“若使孤尚在江东,鞭长莫及也就罢了,但如今兵进河北,胡人若敢踏进中原半步,定叫他有来无归。”

    五胡乱华的悲剧,在自己手里绝不能上演,甚至要尽早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崔琰为孙策的气势所惊,刚才三人谈笑风生,孙策亲近随和,很容易让人忽略君臣尊卑之分。

    此时忽然杀气凛然,才让他意识到此人还是那个杀伐果决的小霸王。

    这就是他当年为袁绍所谋的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内备圣人之德,外有王者风度,这才是雄主之风。

    哪曾想袁绍权势越大越糊涂,一错再错,完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最终身败名裂,一番心血付诸东流。

    此时在孙策身上看到这股气势,崔琰不由心中激动,经历袁绍失意之后,他深刻体会到得遇明主的重要性。

    今日拜见孙策,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此等英明之主,值得托付终身。

    酒宴之上,江东名酒更让崔琰赞口不绝,二两下肚,兄弟两人便醉倒在席间,但凡初次喝这些烈酒的人,没有一个不醉倒的。

    陈宝将二人扶到客房歇息,孙策才觉得整个人轻松了许多,和这些文士对话,总要注意措辞,文绉绉的说得自己都头大。

    其实古代人说话,并不像书上记载的文言文那般深奥难懂,也都是口语白话,只是文人说话更喜欢引经据典,更简洁深刻而已。

    古代著述都要刻字在竹简上,著作者刻字极其辛苦,再加上材料限/制,自然是越简洁越好,恨不得一个字能表述一件事,后来有了纸张、绢布、毛笔,再加上印刷术的出现,文字记载随之丰富明晰起来。

    就像自己所在的那个时代,虽然白话文兴起,但著作者要撰稿写字,言语也力求精简,十万字以上便是长篇。

    到出了打字机、电脑,便一发不可收拾,百万字只是入门,数百万甚至到千万才算长篇,这要是让每个作者都用笔去写,麒麟臂也撑不住啊!

    对孙河吩咐道:“青州的家具厂准备得应该差不多了,第一批先送到崔家,用最好的黑檀木。”

    孙河吃惊道:“若全用黑檀,恐怕不止两百万钱!”

    “不要总是用金钱衡量利弊好不好?”孙策揉了揉眉心,摇头叹道:“俗,太俗了!”醉木犀的三国之江东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