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论坛 - 历史小说 - 大魏宫廷在线阅读 - 第535章:紧锣密鼓

第535章:紧锣密鼓

    之后几日,阳夏县内风平浪静。

    商水军在失守了县内兵备库的情况下,并未再对城内的隐贼与游侠势力做出什么打压,而隐贼的几大势力们,亦在误以为赵弘润有与他妥协的情况下抱持了克制。

    而在另外一边,宗卫朱桂、何苗二人早已从商水县征得了前往王都大梁的船只,并于二月十五日抵达祥符港。

    抵达祥符港后,朱桂、何苗二人分头行头,前者火速前往伍忌所率领的那近一万六千商水军主力在大梁城郊的临时驻地,因为从祥符港的冶造局工匠们口中所知,这段期间朝廷已经给予了商水军战后的犒赏,伍忌正打算不日就率领返回商水县。

    而司马安的砀山军,更是在一日前就已经出发返回砀郡砀山了。

    因此,朱桂要赶在伍忌下令拔营启程前将赵弘润的最新调兵命令传达给伍忌。

    而何苗,则带着另外三封书信,进入了王都大梁。

    他先来到了户部本署,将其中一封书信交给户部尚书李粱。

    尚书李粱在看到赵弘润亲笔所写的书信后惊疑不定,有些搞不懂赵弘润的意图。

    也难怪,毕竟这位远在大梁的户部尚书大人,又怎么会知晓赵弘润在前几日曾接二连三地遭遇行刺呢。

    “此事易耳。……本府立即着仓部安排船只。”

    尽管心中疑惑,但李粱还是向何苗打了包票,并且,并未提及征用仓部的运输船所需要的花费之事。

    按理来说,赵弘润征用户部的船只,自然而然会使户部蒙受一些损失,因此,将这些损失算上赵弘润头上是理所当然的事,只不过,由于户部在三川贸易这件事上赚取的利益实在太大,以至于李粱都不好意思向赵弘润讨要这笔钱。

    想想也是,运输伍忌的一万六千商水军主力,顶多让户部耽搁半个月左右的正常运输,虽然损失不小,可与从三川贸易所得的稳定收入相比,这些损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在与李粱约定了运载商水军的日期后,何苗便告辞了李粱,马不停蹄地再赶往冶造局。

    冶造局作为赵弘润所执掌的司署,自然是对于这位肃王殿下的命令无有不从。

    在接过了赵弘润所画的关于『袖箭』的图纸后,冶造局局丞王甫立即召来司署内的匠头丁钧。

    丁钧,本是一名冶造局内普普通通的工匠,但是自从当初在赵弘润铸造量产蜡烛的模具中大放光彩,他的地位稳步上升,如今已成为了冶造局内屈指可数的十几名匠头之一。

    想要在工部、冶造局这种几乎全靠熬资历混出头的地方,在三十几岁便崭露头角,成为工匠中的匠头,可想而知丁钧的本领。

    “王局丞,你是改变主意了么?”

    随着一声传入屋内的询问,丁钧便从屋外走了进来,脸上不知为何有些欣喜之色。

    这让何苗看得莫名其妙。

    然而,何苗不懂丁钧再说什么,可不代表王甫也不知,只见他没好气地说道:“丁钧,本官与你说了几回了,你那玩意,早已被肃王殿下否决了。”

    听闻此言,丁钧连忙说道:“王局丞,麻烦你再与肃王殿下说说罢,卑职觉得那物什,或许仍有改进的余地……”说罢,他这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宗卫何苗,不由地愣了愣。

    何苗作为赵弘润身边的宗卫,在冶造局内也算是熟面孔,丁钧自然认得何苗,他只是纳闷,此人为何还留在大梁,不是跟随肃王南下了么?

    “丁头。”wap..OrG

    “宗卫大人。”

    何苗与丁钧相互打了声招呼,随即,前者好奇地问道:“丁头所说的『那物什』,不知指的是什么?”

    丁钧还未来得及开口,便听王甫没好气地说道:“就是这家伙一直在鼓捣的鲁国的弩匣。……这家伙不死心,总想说服肃王殿下继续改良鲁国的弩匣。”

    何苗闻言恍然大悟。

    关于弩匣这件事,他也是知情的:也不知是前任、或者是前前任冶造局局丞,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从鲁国入手了一只弩匣,本想偷学鲁国的工艺,没想到鲁人早有提防,在丢弃那只弩匣前,将里面的零件全部拆掉了,就只剩下一个空木箱。

    不过就算是个空盒子,魏国工匠仍然学到了一手『榫卯结构工艺』,抛弃了以往打制木具所用的木钉。

    记得赵弘润初掌冶造局的期间,曾因为对鲁国工艺抱持极大的兴趣,让王甫从库房里将那只布满灰尘的弩匣取了出来。

    一看之下,赵弘润大失所望。

    虽然当时赵弘润已经想到了这只弩匣的运作是依靠木质齿轮,但最终还是没有复原这只弩匣。

    毕竟就算是复原了这只弩匣,也不过是人家鲁国十几二十几年的工艺,有个屁用?

    更别说这只弩匣还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缺陷。

    于是,赵弘润便放弃了复原弩匣,而选择了另外一件战争兵器,即在三川战役中大放光彩的连弩,或者称连发机关重弩。

    而如今,进一步改良连弩已经成为冶造局内常置的一项研究工作,至于鲁国的弩匣,早已不知被人遗忘到哪里去了。

    然而,丁钧却对这种复杂而缺陷多多的鲁国弩匣非常感兴趣,在没有赵弘润参与的情况下,居然复原了那只鲁国弩匣,这让赵弘润都感到非常的吃惊。

    可惜,复原后的弩匣仍然不顶屁用,因为连弩的射程是弩匣的两倍以上,这使得本来好奇心大起的工匠们失望地发现,弩匣若是在他们的连弩面前,根本起不到丝毫作用,就会被连弩直接射暴机匣。

    于是,冶造局的工匠又对弩匣冷淡起来,唯独丁钧仍在钻研这东西,仍然不死心的他,几次三番想通过王甫说服赵弘润,希望能通过弩匣的提案。

    『原来如此。』

    何苗只听得心中好笑,打断了王甫与丁钧二人的争论,说道:“丁头,弩匣的事,暂且放置一旁,肃王殿下希望冶造局尽快造出此物。”

    话音刚落,王甫将他从何苗手中所得的图纸递向丁钧,说道:“丁钧,看看这个。”

    丁钧疑惑地接过图纸,仔细瞧了两眼,嘴里喃喃念叨:“袖箭?”说罢,他转头望向何苗,不解问道:“宗卫大人,肃王殿下要这个做什么?”

    也难怪,因为在他看来,袖箭的威力与射程还没有手弩大,除了一个携带便捷的优点外,其余简直是毫无作用,在战场上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他很难想象赵弘润会设计出这种没多大用的武器来。

    见此,何苗便向丁钧简单解释了一遍阳夏那边情况,告诉后者,这是赵弘润为了对付阳夏隐贼所设计的轻便武器。

    丁钧这才恍然大悟,点点头说道:“卑职明白了。……让我先造个实物出来研究一下。”

    一听这话,何苗不免有些着急,连忙说道:“请尽快量造。”

    “量造?”丁钧愣了愣,随即皱皱眉为难地说道:“宗卫大人,此物虽然简单,可若要量造,却有诸多不便,你看,这几个小物件,比小指还要小,打造模具颇为不易,若要量造,最起码也得一两个月……”

    “一两个月?”何苗闻言心说,一两个月阳夏那边都打完了,还要这玩意做什么?

    丁钧注意到了何苗难看的脸色,可他心里也十分无奈,毕竟赵弘润所画的图纸虽然结构被连弩简单,但问题在于制作袖箭的零件普遍很微小,几乎不能量造,唯有用手工打磨。

    而手工打磨,这量产怎么可能上的去?

    忽然,他灵机一动,转头对何苗说道:“宗卫大人,要不然,您试试弩匣?”

    在局丞王甫翻白眼一脸无语的表情下,丁钧两眼放光,口沫飞溅地向何苗推荐起弩匣来,说它怎么怎么好。

    何苗本来就不擅长工艺这方面,被丁钧一番话说得晕晕乎乎,在离开冶造局时,这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同意了丁钧的建议。

    明明自家殿下是希望冶造局打造一批袖箭,可结果自己却带了一批弩匣过去,站在冶造局司署门前的何苗挠了挠头,不知该如何向自家殿下交代。

    好在丁钧在对何苗推荐弩匣时说得非常漂亮,使得何苗也对这东西充满了信心。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两个月,殿下如何等得及?』

    何苗暗自安慰着自己。

    离开冶造局后,何苗径直又前往了赵弘润他六王叔赵元俼的怡王府。

    遗憾的是,他这趟并没有见到赵元俼,因为赵元俼早已带着玉珑公主离城游玩去了。

    这件事何苗也是清楚的。

    “这可怎么办?”

    手中拿着赵弘润亲笔写给赵元俼的书信,何苗不禁有些犯难。

    交给怡王府内的下人?

    万一弄丢了怎么办?

    想来想去,何苗最终还是回到了肃王府,将赵弘润亲笔写给赵元俼的书信,交给了肃王府内留守的肃王卫,让他们在赵元俼返回王都大梁的时候,代为送到后者手中。

    在安排到了一切后,何苗与朱桂汇合了。

    因为是紧急调兵,户部尚书李粱紧急先调了十几艘船,让一部分商水军先登船,前往阳夏。

    当日下午,伍忌率领近一万六千左右的商水军主力进驻祥符港,他先抽调了大概三千左右的商水军士卒,作为第一批乘船前往阳夏支援的援兵,踏上了前往阳夏的路程。(未完待续。)贱宗首席弟子的大魏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