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论坛 - 历史小说 - 天命唯汉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六章 刘盈:国际主义精神!

第九十六章 刘盈:国际主义精神!

    「一个县?」

    吴臣回首望了一下,看着厂房内五乘六的三十台制衣车,张开嘴巴,双眼圆睁,愣住不动。

    因为在这间厂房旁边,还并排有四间相同格局的厂房……

    他默默算了一下,心中越发震惊,对于刘盈以及汉国的实力,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过他早就准备抱大腿了,所以大腿越粗越好!

    刘盈轻轻挠了挠下巴上被蚊子咬的一个包,这也是他一直允许张不疑跟在他身边的另一个原因。

    他是招蚊体质,而张不疑也是!

    因此蚊子雨露均沾,不至于死磕他一个……

    至于张不疑所说的,对,也不对。

    一个制衣车的造价等同于一个大县一年的赋税,这是真的,不过是综合成本,也就是将所有的费用平摊之后的成本。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其中有很多成本会重复计算,然后叠加在一起,导致纺织这种轻工业也变成了需要大成本的重工业……

    嗯,这样一来,刘盈可以明目张胆的少分红给他们……

    吴臣从短暂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喃喃低语:「照这个速度,一天要消耗多少棉布啊?」

    「唔,大约是河内郡三成的产量吧……那里虽然适宜棉花生长,但毕竟人口多,需要多种粮食才能养活的起自己。」

    刘盈稍稍回忆了一下接着说道:「现如今影响棉纱产量的,主要是采摘棉花的效率,以及剥除棉籽的效率都不高。」

    「不过采棉花的事情短时间内不好解决,毕竟棉花采摘的季节几乎和粮食成熟的季节重叠,腾不出太多的劳动力……」

    「至于剥除棉籽,我新近改良了一下之前那种人工轧棉机,等下带你们去看看……」

    他说的人工轧棉机,指的是一种皮辊轧花机,原理是利用摩擦系数较大的皮辊表面沾附和带动棉纤维,从而使得棉花和棉籽分离。

    嗯,系统给的……

    这种轧棉机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维修简易,如同那种手摇式脱粒机一样,方便在民间推广。

    重要的是经过轧棉机处理过的棉花,可以直接打包压实,方便货运到纺纱工坊,使用水力纺纱机做成棉纱,之后再拿去织布。

    不过刘盈一直试图在省掉中间这个步骤,也就是推广手摇式的珍妮机,直接从织女手中收购成品棉纱。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维稳,保证男耕女织这种维持了几百年的生产结构能够继续下去。

    正如黄老的那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每一次生产结构的转型,生产力的提升,其实背后都有许多人的生活变得支离破碎。

    举个栗子吧。

    比如当年的英国,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之后,因为没有申请到专利,虽然他本人暴富了一场,但珍妮机却渐渐流传开来。

    于是,就有大量的纺纱工失业,他们愤怒的冲进詹姆斯家里,不仅捣毁了他做的珍妮机,纵火焚烧了他的房子,甚至于将詹姆斯全家都赶出了所居住的那个小镇。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不过在随后的四年中,珍妮机从原来的八个纱锭,增加到了八十个纱锭,而且大英全国,也有了超过两万台的珍妮机……

    只是虽然纺纱工失业了,但织布工人的雇佣量却激增,从原来的四万人,一度增加到了二十万人!

    但好景不长,当更高效率的织布机出现之后,织布工人们也开始失业了……

    然而相比于上次的放任不理,大英帝国选择维稳,也就是从法律层面上禁止使用更高效率的织布机,并且禁止机械师移民英国,试图抑制先进

    技术的传播……

    属实是和某东方帝国在面对「奇Yin巧技」上的做法如出一辙了!

    但这只能是徒劳,毕竟资本是逐利的,蒸汽织布机的效率是手工织布机的五倍,于是工厂遍地开花,织布工人纷纷失业、破产。

    于是,在1811年和1812年,英国的下岗工人开始***,打砸工厂,捣毁织布机,直到英国政府出动了一万四千名士兵才将***镇压下去……

    而这种行为让诗人拜伦神往不已,为之写下了「打倒一切国王,除了勒德王」的诗句。

    嗯,勒德是神话中的一个保护神的名字,当时***的工人自称「勒德分子」。

    不过当手工织布工人数量一度降低到不足五万人的时候,隔壁的蒸汽纺织厂里的纺织工人,人数从八万人,一路飙升到了近三十万!

    刘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小转型期的阵痛,或者说,将国内转型期的阵痛,想办法转移出去,让外国人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替汉人承担这种痛苦……

    比如隔壁三哥……

    现如今原产自非洲的大陆棉,应该已经传到了印度次大陆,所以当地人应该已经学会了棉花的种植。

    这样,只需要和三哥正常通商,就可以获得他们种植的漫山遍野的棉花。

    之后将棉花装船,运回国内加工成衣物,一方面供国人消费,另一部分可以出口给衣不蔽体的阿三……

    毕竟,遍体绫罗者,不是养蚕人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国内年年闹饥荒,但是是粮食出口大国的三哥。

    至于汉国国内的织女,纺织技艺相对较差的可以进纺织厂打工,用赚来的钱补贴家用,顺便促进妇女解放思潮和工人运动的思潮,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

    而那些手艺精湛的织女,可以继续缫丝养蚕,制作丝绸。

    毕竟现如今的蚕宝宝受限于品种问题,吐出的丝贼细,只能手工纺织,不能进行大工业生产。

    因此纺织起来的速度很慢,通常一人一天也就是一尺左右的丝绸,如果采用的是缂丝工艺的话,一天能有几厘米的进度就已经算是大师了……

    不过物以稀为贵,国内旺盛的需求,再加上财大气粗的西域商人,这就导致了丝绸的价格居高不下,即便是纺织女工这种最底层的劳动者,也能有不少的收入。

    刘盈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说是有些手脚勤快的织女,甚至单纯靠织布的收入就盘下了一个几百亩的庄园!曹吉利的天命唯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