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必须表扬

    程颂宁就是回来换件衣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毕竟麦场上还有好多的工作急需人去做。

    人可以平时不努力,但是在关键时候就得拼一把,让你上面的人知道你不会掉链子。

    聂怀远坐在窗边没有动。

    程颂宁换完衣服出来,还和聂怀远打了声招呼,聂怀远看着程颂宁的背影没有多说话。

    本应该在辛勤劳作的时候,他却借着养伤在宿舍里呆着。

    听提前住在这里的老知青说,他们这些知青只有靠在地里劳作,挣工分才能换得粮食吃。

    但大部分知青因为各种原因往往是挣不得满工分的。

    毕竟村里人真的是靠天吃饭,靠地填饱肚子。

    而这些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可能在这里待很久的知青,完全是把这里当成一场生活体验。

    聂怀远对于自己没有工分换粮食的事情并不是很担心。

    他来的时候,聂父聂母给他准备了一大笔钱,票子、钱他都有。

    这段时间他也摸清了这个时代生存的环境,还有国家的政策。

    按照目前的形势,他可能要在这个村子待很久。

    读过万卷书的他是不愿意寄希望于从地里换吃的。

    搬出去住是第一步,聂怀远想一步一步的改善他在上牙榙村的生活。

    ……

    程颂宁顺着夜路先去看了一下老坑叔家的花花,见花花和小驴子没有事情了她又匆匆赶往麦场。

    从麦场到村子只有一条路可走。

    她很容易就能碰到来来往往挑着粮食的知青和村民。

    程颂宁找到他们这些女生劳作的地方。

    李晓萍刚刚推了一车麦子,累得直不起腰,正准备偷偷懒,一抬眼看到了匆匆赶来的程颂宁。

    这下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

    尖锐又带着挑衅的声音传在空空荡荡的麦场上。

    “程颂宁,你真是没有一点集体意识,大家都在忙着麦收,你却在屋子里睡懒觉到现在才来。你太过分了。”

    程颂宁轻轻睹了一眼李晓萍。

    “我睡不睡懒觉和你有关系吗?你是不是管闲事太多了。”

    程颂宁越这样说,李晓萍就以为程颂宁在心虚,她把自己的铁锨放到一边,双手掐着要一副义正言辞的语气对着程颂宁。

    “你要是偷懒不劳作我就能管得着,大家下乡就是为了支援建设,这么紧要的关头,你睡懒觉我就能代替大家批评你。”

    站在一旁的张新莲想要张口说话,在接触到程颂宁的眼神时心虚的垂下了眸子。

    程颂宁也没理睬那么多,来的路上她看过天空,云彩已经慢慢的聚集起来了。

    说不定随时可能会下雨。

    “李晓萍,我偷不偷懒不是你说的算的,麦场里还有这么多的麦子,要是被下雨淋湿了那责任可就大了。你想挨批评我没意见,可别连累我。”

    程颂宁顺手抄起一把铁锹开始把麦场的麦子往斗车上运。

    花花现在不能运粮食,村里就少了一样能够运输的工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要抓紧时间才行。

    李晓萍还想借题发挥,可程颂宁已经开始干活了,周围的人也没有吭声,她又瞪了一眼程颂宁,认命的拿起自己的铁锹。

    “等回到知青点,看我怎么和代姐说你。”

    大家低头开始劳作,张新莲拿着簸箕,小心翼翼地来到程颂宁身边。

    “颂宁,对不起,我,”

    程颂宁知道张新莲要说什么,趁着往车子里面运麦子的时候,她歪着头对张新莲笑了笑。

    “新莲姐什么都别说了,搬运粮食要紧。”

    程颂宁一句话堵住了张新莲想要说的。

    她叹了一口气,拿着自己的工具也开始劳作起来。

    ……

    靠天吃饭靠运气,赌输赢。

    真的让老村长通知着了,就在他们的工作要收尾的时候。广阔的天空突然打了一记暴闪,紧接着倾盆大雨开始往下倒。

    秋天的雨开始下,也就意味着天气要慢慢的转寒。

    程颂宁他们几个女孩子利落的把最后一点粮食打包上车,然后小跑着回到知青点。

    老村长和大队长站在村大队办公室的屋檐底下,看着外面下的瓢泼大雨,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今年咱们村的公粮算是保住了。”

    大队长田有福伸手对老村长竖起了大拇哥,语气满是敬佩。

    “刘叔,还是你有经验,要是再晚一点,今年的粮食可真就要全泡在水里了。”

    老村长摆摆手嘴上谦虚,可脸上满满的得意表情。

    “经验谈不上,咱们庄稼人靠天吃饭,当然要格外谨慎一些。”

    想当年,有一次村里大丰收,那麦子麦穗格外的饱满紧实,就等着过年的时候用白面做顿饺子吃。

    谁想到一高兴就疏忽,麦子晒在麦场里,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暴雨。

    那一年的麦子全都打了水漂。

    打那以后,老村长就警惕起来,碰到这种时候,一有不好马上联系村里的人起来装粮食。

    两个村干部正说着话,田有粮匆匆从外面跑回来。

    “刘叔,大哥,粮食都关回到仓里了。得亏咱们运送的及时,几乎没有粮食受水。”

    大队长笑着看自家弟弟。

    “有粮你来晚了一步,我刚和刘叔说了,粮食保管好的事。”

    田有粮抓了抓脑袋,憨憨一笑。

    “看来我还来晚了一步,”

    说着,他叹了一口气。

    “要不是老坑叔家的花花半夜突然生驴崽子,咱们运粮食还能快一点。”

    老村长不赞同田有粮的话。

    “有粮,话可不能这么说。驴崽子生下来,咱们村里还能多一个劳力。就算是牲口也不能使劲让他干呀。”

    田有粮看着老村长。

    “刘叔,我知道,我这不就是说一句吗。”

    大队长想到今天晚上发生的事,在老村长面前提了一句。

    “刘叔,今天晚上还多亏了那个新来的小程知青,女娃娃年纪不大,手上倒有两把刷子,我们去到那儿的时候,花花快不行了,是她拿着把小刀把驴崽子给刨出来的。”

    老村长当时在麦场指挥调度。

    听到大队长这么说,他也好奇起来。

    “刚来的那个女娃娃,我看着和俺家向红年纪差不多,她真有那么大本事?”

    “可不是刘叔我跟你说啊……”

    大队长当时就在场,一提到这事儿,他也不困了。

    比比画画的就给老村长讲了起来。

    老村长听完沉默了片刻,抬头对大队长说。

    “有福,这女娃娃帮了咱们村里一个大忙呀,必须得表扬她。”入海鱼的七零:高冷男知青处心积虑想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