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权力轮回

    当一个人做的事只会影响自己,那无论他精神是否正常,都可以无条件去做。

    可如果某人想扩建自家的房子,挤占和邻居共用的巷道,那他必须征得邻居同意,否则冲突和仇恨在所难免。

    逢旱季,一个农户在上游截住了整个水渠,想先灌溉自己的田地,若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让下游的人们达成共识允许他这么做,很可能会被打死。

    这种由绝大多数人达成的共识,逐渐演变成大家都要遵守的秩序,而秩序天生自带的约束力,俗称权力。

    产生权力的最终源头是亿万平民,这确实是真的。

    但平民被权力制约,甚至没有任何反制的手段,也是事实。

    秩序本身没有属性,只是一项规则,大家默认遵守的规则,可负责维持秩序的人却不一样。

    从三皇五帝的部落时代,到奴隶分封最后到封建帝制,无一例外都有一个明面上负责维持秩序的人。

    部落首领,天子,皇帝,虽然叫法不同,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秩序果实的窃取者。

    秩序之下本该众生平等,但他们以维护秩序的功劳者自居,开始让自己一点点变得特殊,最终成为秩序的代言人。

    远古时期,生存环境恶劣,人类不抱团根本不能延续,聚在一起渐渐形成了部落。

    部落时代,首领是确保部落生存的关键,他的功劳对一个部落而言不可谓不大,特殊一些无可厚非。

    而随着地盘变大,人口变多,首领面对的不再是一个部落,他是被十几个部落推出来的联盟首领。

    这个时候,首领对除了自己部落之外的子民来说,根本没有功劳,是依靠十几个部落达成的共识,借助秩序的力量成为他们的首领。

    不是首领有大功于所有人,是维持秩序需要一个首领。

    为了保证自己的位置稳固,联盟首领要依赖其他部落首领的配合,因此在新的秩序之下,各部落首领也变得特殊。

    各部落首领原本只在自己的部落有威信,却因为新秩序的要求,面对其他部落的子民也开始有了地位,自然会更为拥护这种秩序。

    当所有部落都尊一个大首领,对大首领之下的各部首领也特殊对待,分封便由此产生。

    大首领,渐渐有了天子的称呼。

    分封制时期,天子是所有诸侯和百姓的共主,但只是名义上的。

    对于封国内的百姓而言,诸侯才是自家部落的首领,天子是用来尊敬的,仅此而已。

    如果用公司来比喻,分封时期的国家就是典型的大众合伙企业,天子是有股份的董事长,各个诸侯是股东。

    为什么那个时候一旦天子有难,或者面对外敌的时候,各个诸侯会那么积极地参与救援和抵抗?

    因为公司他们有份,杀敌是为自己杀的。

    随着时间推移,农耕占据主导地位,部落时期的印记逐渐消散,合作共赢的亲密关系被血缘替代,家族开始兴起。

    没有了部落,自然就没有首领,那凭什么我家不能成为诸侯国的君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垂涎秩序赋予的权力,极力把自己的家族也变得特殊,就算成为不了国君,也要高过普通人。

    如何才能特殊?

    部落虽然没了,但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利用,比如出身和先祖的功劳,于是就有了显赫的氏和姓。

    之后,贵族阶层诞生。

    为了使得吃相不那么难看,贵族完善了天子、诸侯一起制定的礼仪,并开始给众人洗脑,表明自己获得特殊待遇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尊天子、敬诸侯,把天下安稳的功劳统统挂到他们身上,只要他们一直处于吃肉的地位,贵族就可以跟着喝汤,甚至找准时机取而代之。

    分封末期,天子有名无实,诸侯听调不听宣,表面尊敬只是因为维持现有的秩序,天子必须存在。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天子只能寻找肯帮助自己的人,用身上拥有的权力,册封新的诸侯。

    秦襄公护送周天子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这一支在西北以养马起家的嬴姓赵氏,正式完成身份的转变,跻身权力核心阶层。

    而秦国经历五百多年的发展,在旷世帝王嬴政的领导下,扫六国平天下,开创帝制。

    至此,诸侯绝灭皇帝独尊,秩序赋予的权力成为皇帝私有物,国家成为家族独资企业,皇权至高。

    从部落首领到始皇帝出现,这其中的时间跨度相当长,普通人在一代传一代的认知里,以秩序维护人为尊的念头根深蒂固。

    秦的继任者汉朝,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汉武帝,更是借助天人感应之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一步巩固皇权。

    圣人的思想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但皇帝可不管这么多,拿来改改捡用得上的传播,好用就行。

    皇权经过一代代皇帝的加持,已经变得不可动摇,国不可一日无君成为老百姓公认的事实。

    但皇帝只是一个人,不可能靠自己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势必要找帮手。

    平民不会听平民的话,诸侯又已经没有了,所以皇帝只能选择那些有名望有见识的家族,从自己的权力里面分一部分出去,让这些帮手以自己的名义办事。

    帮手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自然想要更多,也打算让家族长期拥有这份权力,因此士大夫阶层成为类似诸侯甚至超越诸侯的存在。

    诸侯会给天子起码的颜面,有些事是干不出来的,而士大夫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他们是名义上的打工仔,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又没有股份在身,对公司的归属感全靠老板给的待遇。

    要是碰到一个抠门和让人不爽的老板,产生跳槽和摆烂的心思很容易理解。

    马仔的想法皇帝一清二楚,很难对他们完全信任,双方一直处在拉锯和博弈之中。

    然而,皇帝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大首领的理念已经传承好几千年了,哪怕被人架空,身上的皇权属性还在。

    皇帝代表大义,这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能有效的根本原因。

    官员自然不会甘心手上的权力要靠皇帝施舍,经过一批批聪明人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对抗皇权的方法,民意。

    兜兜转转,权力的赋予方和执行方,以这样的方式再度碰面。

    百姓认为天下需要皇帝,否则一定会天下大乱,影响他们生存,所以由衷希望新任的皇帝是个会对他们好的。

    皇帝希望看到听话的百姓,你们只要听话,我也省心,大家一起过太平日子多好。

    但皇帝不能直接对话百姓,百姓也只能透过官员来看待皇帝,而官员通常又有自己的立场,三角关系想不出问题都难。

    多数时候,官员拿百姓压皇帝,转头又用皇帝吓唬百姓,妥妥的大反派存在。

    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们表面敬着皇帝,心里却会把维持秩序的功劳记在自己身上,认为谁做皇帝都可以,就是不能少了士大夫。

    到了这时,官员群体成为挑战皇帝,窃取权力果实的有力竞争者。

    制度越到后面越僵化,越难以出现变数,只能慢慢走向消亡,直到新制度的诞生。

    宋继兴看得很透,心里是悲观的,觉得没有希望赢,连带培养儿子都是一副咱别做亡国之君就好的要求。

    想要赢,或者说输得别那么难看,必须重新寻找和百姓沟通的桥梁,还一定得绕过官员。

    而白芨,就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人选。阳台菜王的农门大小姐,末世大佬来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