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论坛 - 历史小说 - 堡宗别闹在线阅读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燥起来!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明:燥起来!

    广安元年。

    于景泰二十年参加两次泰山封禅,后留在京畿的藩王们各自返回藩地,新帝登基之后,对他们也算「善良」。

    兵,是不会让他们掌控太多了。

    两百人的护卫。

    大概是古往今来最弱的藩王团队。

    钱,也没多少了。

    够用。

    大概也会是古往今来最强的藩王。

    权,就更别想了。

    不过好歹也是藩王,地位在那里摆着,而且在这些藩王们离京之前,广安帝朱见济还大办了一场宴席,亲自接见了每一次藩王。

    允诺一定会带大家一起玩,共同致富,走上小康路。

    比如福王,朱见济就给了天子私人所有的大明四海贸易集团的股份,百分之三,看起来不多,但其实每年的分红很可观。

    当然,福王也不能白拿这个钱。

    他到福建福州就藩之后,要全力帮忙白修把四海贸易集团经营好,只不过目前福王朱见津还年幼,就藩之后的主要业务,还是看书,顺便由四海贸易集团的人教导他经商事宜。

    朱见津也懂事。

    十岁了,知道什么是他该拥有的,什么是他不该去想的。

    所以很配合。

    他还能活下来,已经是天大的幸运。

    而且现在大明的郡王归藩制施行已经走上轨道,就连有反骨反心的宁王一脉,也得老老实实,没办法,不老实也不行。

    大明广安帝登基之后,天下归心。

    而且并没有立即动土地兼并这个蛋糕,文武百官也不可能贸然在这种情况下,去和皇权对着干,所以当下大明根本没有给藩王造反的土壤。

    就算有……

    可造反的军队,打的过幼军?

    想都别想!

    再说了,就算有能硬撼幼军的军队,可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只有一个永乐大帝,现在大明的藩王可不认为他们有能力成为下一个永乐。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当年永乐大帝能够靖难成功,完全就是建文帝朱允炆自己作死。

    而且当年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在朱棣入京之前,离开南京暂避锋芒,之后召集勤王大师,未尝没有反杀的希望。

    别的不说,当时的驸马梅殷,就是朱棣登基后,被锦衣卫纪纲暗示麾下推倒河里淹死的那个驸马梅殷,手上就掌控了四十万大军。

    再加上云南沐家的几十万大军,朱允炆其实完全有翻盘的希望。

    所以现在造反……

    根本不可能。

    至于以后朱见济会不会因为土地兼并问题而和地主、***闹翻,藩王们喜闻乐见,只要局势发展下去,朱见济和地主、权贵地图闹翻,宁王那一脉肯定是要搞事的。

    现在当下造反没希望,那就老老实实跟着广安帝发财致富。

    藩王们没事,但大明朝野还是敏锐的看到了广安元年的与众不同。

    大明忽然就火热了。

    第一件大事:

    广安帝下旨,在正统十四年的由于谦成立的团营,编入幼军。

    改名金戈集团军。

    天子直辖。

    常驻北京郊区。

    金戈集团军分十个卫的编制,每个卫编制一万人。

    其中,东风步枪卫编制六个。

    是常规战队,完全的步兵。

    东风迫击炮卫编制一个。

    骑军卫编制一个。

    东风火炮卫编制一个,因为火炮卫编制排在十个卫的第二位,所以又

    简称二炮。

    还有一个未列装装备的,名为坦克卫。

    这个卫虽然没有列装,平日里训练也只是基础的射击训练,但它在十个卫所里排名第一,而且广安帝还亲自赐名「霸王卫」。

    大概是指西楚霸王。

    从它的排序和天子赐名可知,这个坦克卫会成为金戈集团军的王牌。

    这只是卫所序列。

    战斗序列又有所不同。

    按照广安帝朱见济亲自定下的战斗方式,金戈集团军其实分四个战斗序列,每个战斗序列一共是两万五千人。

    坦克卫、骑军卫、迫击炮卫和火炮卫,都会下划到相关战斗序列。

    和东风步枪兵组成一个火力网的战斗序列。

    在幼军和团营改制并进入训练阶段期间,大明工部和兵部联合成立的国家军研院,以最大的生产力快速生产东风步枪、东风迫击炮、东风火炮。

    更是疯狂的生产弹药。

    用意不言而明,半年之内,金戈集团军就要形成战斗力,并且出兵安南。

    同时,兵部已经在拟定出兵安南的战略计划。

    军事方面的事情,整个大明朝野没人不支持——大明的风骨就这样,既然有了这个实力,失去的东西当然要拿回来。

    交趾布政使司,该重新回到大明疆域版图了。

    另一边,工部的道路交通司更是开启了一个媲美历朝历代修建长城的大项目:黑京路。

    数万民夫在大量物资的支援下,开始建造这条超级官道。

    农部尚书林聪,几乎就没在京畿呆上完成的一个月,奔走于全国各地,不断的推广农科院研发、培养的海外作物。

    番薯的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甚至于连原本作为观赏植物,后来被广安帝搬上餐桌的番椒,也开始大范围种植。

    大明的粮食产量,将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

    教育方面。

    广安帝下旨,将在京畿再成立一所官学,依然辖领于国子监,但比太学低一点,所以称为大学,又因为选址在北京,所以取名北京大学。

    国子监司业陈献章,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并率领麾下的团队,在北京大雪内继续编修新华字典以及完善标点符号、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体系,争取在今年科举后推广。

    同时,广安帝下旨,自广安元年开始,每一年都会进行大举。

    取士五千。

    科举中第的五千人,将现在北京大学学习一年。

    之后择优进入国子监太学深造,并入翰林院。

    其余从北京大学毕业的进士,则根据各自的才能高低,或入仕,或招募进入东宫军研院、国家军研院之类的部门。

    简而言之,科举进士没有以前的待遇。

    但依然会有铁饭碗。

    读书依然是改变人生的最大捷径。

    同年,在广安帝朱见济的圣旨下,由太医院负责,全国各地的承宣布政使司衙门所在的府地,成立了各布政使司总医院。

    在总医院建立起来的同时,各地州府也在积极准备,建立地方医院。

    由总医院辖领。

    医疗改革的火焰开始烧起来。

    各项改革如火如荼。

    大明……

    在广安元年后,终于开始燥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