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论坛 - 历史小说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在线阅读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41节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41节

    后来,孟先生从东洋回到老家江平,耕尽积蓄在城外买了两顷荒滩,他本想在荒滩上种些林木用以养家济民,没想到为贪官恶吏所欺侮,差一点保不住这两顷荒滩。后来,在股市赚了不少的三哥,出手接下孟先生的两顷荒滩。孟先生怕了大城市的贪官污吏,拿陆三哥给的买地钱,跑到古水镇置了房屋、竹林、水塘、船只,在家就以田林山泉、读书治学为乐,出门便以研究时局、体察民生为责。

    在晚饭的餐桌上,三哥跟孟先生谈论过往与如今之事,珍卿虽然一直无处插言,其实自己听得津津有味。但孟先生生恐冷落了她,特别跟她寒暄致意,打听她是否还在上学,问她对什么学科感兴趣,得知她对文学、翻译、绘画感兴趣,专意跟她聊起有关的话题。

    孟先生说他对具体的艺术门类,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研究,不过他读过s国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自有一套观察和分析艺术现象的方法。特意跟珍卿聊了一会艺术理论,讨论艺术起源是源于劳动还是本能,讨论艺术特征是功利还是非功利……

    孟先生本身做过教书先生,又擅长面对公众演讲,珍卿也有基本的艺术理论修养,言来语去之间,孟先生竟是谈兴越来越高,最后又顺着珍卿的爱好,讲到当下的文学翻译上来。

    孟先生认为,文学翻译不应该故作高深,但是既然作为文学译制品,也应该给读者提供基本的美感。他特意引述吴寿鹃先生的话,说中国士人在文学上的审美诉求,“第一以意美化心,第二音美化耳,第三以形美化目”。

    别的民族文化是什么标准不说,但在中国流传不息的古典作品,大概要符合这三个基本审美标准。时下却有不少学者大发论调,说在文化上该师法欧美发达国家,摒弃早已过时的苛刻规则,给文学创作更多的自由空间……

    珍卿表现出的艺术理论素养,一直带动着孟先生的讲述欲。虽然才是头一次见面,孟先生却对珍卿讲了很多。珍卿一点没觉得他罗唣,反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方法,珍卿听杜教授学术圈子的人,讨论争辩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倾向。比如孙离叔叔推崇易学易用的白话,他就倾向于批判中国的古文古诗。孙叔叔批判中国的律诗陈腐,说它重视韵脚典故甚于内容,过分苛求于音美和形美,反而危害了最重要的意美,它作为文学形式早该进行革命。吴寿鹃在海宁时常与他争论,两人经常会争得面红耳赤的。

    是的,刚才孟震远先生提到的吴寿鹃,也是往日常在谢公馆谈话的一员,后来因为他写很多文章菲薄时政,被当局发令通缉。听闻吴先生逃到南方在教书,珍卿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教诲。

    正因为这些学界的大人物大学者,对文学和翻译都秉持尖锐对立的观点,珍卿觉得自己作为小虾米,难以断言自己倾向于哪个阵营。但今天通过与孟先生的谈话,珍卿跟他产生不少共鸣,她恍悟自己是有倾向性的。毕竟,她在家乡受了系统的古典文化教育,她倾向于达到意美、音美、形美的统一。孙离叔叔在他的“诗界革命”中做的那些白话诗,珍卿暗觉就是街边打油诗的水准,不但谈不上有多少音美、形美,连他自己强调的意美也谈不上。

    到孟先生家的这天晚上,珍卿他们边吃饭边谈话,吃完饭时间已经很晚,三哥与孟先生不及多叙别后之情,孟先生就请客人早早洗漱休息,反正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说话。

    原本,男女主人盛邀他们住在正房,而他们自己住到后面客房。三哥和珍卿再三推辞说不用,孟先生倒没过分勉强,女主人惭惶不安地说失礼,解释说古水镇气候潮湿多虫蚁,客房又并非每天打扫,难免会有一些气味,所以她生恐怠慢了客人,才力请客人住到正房。三哥和珍卿再三表示无妨。女主人虽然还有不安,却不再纠缠于这个话题,亲自带引珍卿和三哥到后面。

    孟家的江南宅院秀致深邃,夜色中虽只能看到一些轮廓,也能感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走廊一路向后院观看过去,有灯火的四五间屋子,影影绰绰地看见有人在那里忙活。珍卿原本没有多想,以为都是孟家的佣人在做事,近看发现,除了孟家的男听左,两位少年男女竟是孟家的少爷小姐。把人家的少爷小姐当佣人使,这他们怎么当得起呢?

    三哥与珍卿都惊讶地说,怎么好叫少爷、小姐劳动,孟太太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他们还怕准备得太仓促,招待不好他们这些贵客。孟家的两个儿女也很泰然,不觉得干了佣人活计有什么大不了。

    珍卿和三哥的房间只一墙之隔,孟太太叫大儿子启民带三哥去他的房间,她亲自带着珍卿到她的客房。他们刚才在廊上相互道歉,这家的小姐怡民悄悄进来,这时正在给珍卿叠被铺床呢。珍卿连忙拉住她跟她说话,胖妈自觉地上去整被理床。

    怡民小姐穿着寻常的花布褂、黑绸裤,像是寻常在街上走路的姑娘,不像住在这么大宅子里的小姐。怡民眼里是聪明的神气,刚才在前厅她们只匆匆一见,怡民这时才有机会细看珍卿,她打量珍卿一会儿,又看看正在忙活的胖妈,像是明白了什么,却又什么也没有说。

    珍卿拉着怡民互叙年齿,怡民知道珍卿比她大一岁,就亲亲热热地叫她珍姐姐,说世上竟有这么漂亮的姐姐,还说她大约比黛玉宝钗还漂亮。

    珍卿闻言噗嗤乐了,问她难不成见过黛玉、宝钗,怡民笑嘻嘻地说,看过《红楼梦》的人,谁心里没有杜撰出她们的形象,每人心里都会幻化出一个宝钗、黛玉。她们两个正在谈笑着,外头有个变声期的男孩子叫:“阿姊,香拿来了。”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2-27 16:16:21~2022-02-28 13:36: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sunny、萱萱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06章 琢磨些翻译理论

    珍卿正在房间跟孟家的怡民闲聊, 听见一个变声期的男孩在外面说:“阿姊,香拿来了。”

    珍卿好奇地看着怡民出去,隐约在窗子阴影之中, 看见一个男孩呲溜拔腿跑了,怡民捧着个考究的香盒进来, 说是她的弟弟济民送来的, 说济民平常是个活泼猴儿, 见了生人就腼腆得很。

    怡民说着跪到窗前的矮桌前, 放下香盒揭开盖子, 拿火柴点燃盒里的香盘,然后盖上盖子起身,笑着跟珍卿解释:“我们这里雨多地湿, 常用苍术除湿驱蚊,这香是我们家自制的,珍姐姐看闻不闻得惯;不惯还有外头买的香盘, 也还不错。”

    珍卿深呼吸仔细嗅一嗅, 跟怡民说没什么不惯的。这时, 又听见孟太太在外头说话,说给杜小姐的恭桶已清理好, 怡民又出去拿恭桶了。

    珍卿简直不知如何是也, 走到门口接过怡民拿的马桶,在房中逡巡一圈, 一时又不知道摆在哪里, 怡民笑微微地重新提起来, 拿到背风的窗口处, 把一个不起眼的屏风展开。

    珍卿在海宁住洋房住惯了, 许久上厕所没有这么麻烦。这么劳动主人家的小姑娘, 心里着实过意不去。她几步转到屏风那边去,见怡民又蹲在那点着熏香。

    珍卿也听怡民说了,他们家通共只请了两个佣人,这一家的男女老少主人,竟然都不避尘秽而亲自做事,珍卿隐约猜到他们很特别,却故作不知地探问:

    “怡民,这么大的一座宅院,两个佣人就拾掇这么好,他们可真是能干啊!”

    怡民笑着扭脸看她:“珍姐姐有所不知,父亲总说我们要‘亲民近人’,就不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父亲和母亲常带着我们做活,这宅子里有墙倒屋漏、柱倾砖斜的,多劳父亲和哥哥弟弟们料理,母亲也带着我做日常的家事。”

    珍卿听得颇是惊讶,怡民说得她有点惭愧了。她五谷还能勉强分一分,四体不勤倒是真的。她在睢县老家待了十几年,杜太爷这么古板的老头儿,却从来不叫她这姑娘家进灶房。因为杜太爷觉得,做小姐就要有个小姐的样,亲自动手干活那是丫头老妈子。所以,她这些年上烹饪、缝纫课,也从来没有出色过,不过勉强会了些基本技能。这将来真的出去留学,恐怕连口热饭菜都吃不上。看来还是得多练练生存技能。

    珍卿如实地贬损一顿自己,顺便大赞怡民他们一家勤劳。终于收拾得差不多,珍卿叫怡民和胖都赶紧休息。

    珍卿坐在桌前放任思绪游走。潮湿的水乡空气里,似乎酝酿着不只一种的花香,让人无端觉得心情很好。回想来古水镇的路上,看到四处秾稠流丽的景色,像是笼在烟波里的水墨画。珍卿有感想难以抒发,便借苏东坡的一阕《行香子》来表达: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洒。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写到这里珍卿顿住笔,后面的”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氛围太过苍凉了,不符合她此时的轻快心境。

    她用笔管顶端抵住下巴颏,漏掉中间感怀沧桑的三句,直接在后面写上“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刚刚写完搁笔,听着低沉的脚步声过来,就见三哥站在窗框里,姿态闲适地低头瞧她,清隽地笑问一句:“在做什么?”

    珍卿也漾开笑意,跟三哥指指稿纸说:“借苏东坡的辞藻,抒写对江南水乡的赞美。”

    三哥笑一笑,才从门那边绕进来,坐到她身边看她写的词,珍卿故意漏掉下阕的三句,三哥立刻明了她的心情,抱着她亲亲她的头发,笑问:“喜欢这里吗?”

    珍卿说喜欢是喜欢,不过此间远离现代文明,生活久了大约也不方便。三哥又笑着问她:“不想在此间养老吗?此处比江平还清静。”珍卿把头搁在他肩上:“其实哪里都好,只要有三哥在身边。”

    三哥轻轻抚她的脊背,温柔地在她耳边说:“小妹,你晓得吗?古水镇上只有一个邮递员,那邮递员新近遭了横祸,两三天都找不出替代他的,这里的生活真正离群索居。我们在这里住一阵,外面的事都不必想它,好不好?”珍卿模糊地“嗯”了一声。

    一早晨被陌生的晨响吵醒,珍卿发现天色只是蒙蒙亮。她其中的一个职业意向,就是做个多语种的翻译家,平常就会自发翻译点东西。她想到孟震远先生讲的”三美“理论,前一晚睡着前就在琢磨,苏东坡的《行香子》翻译成德文和英文如何翻,她是在遣词造句中进入梦乡。醒来还记得自己琢磨的句子,又继续琢磨起。

    最简单的译法当然是直译法,尽量把意思翻译出来就好,珍卿昨天晚上已经直译了一遍,英语的译词是这样的:

    a boat is  light as a  piece of leaf,

    two paddles are flying as wild goose.

    the river is transparent as the sky.

    whose shadow flat in calm water.

    the fishes turn over in the mirror of algas

    ……

    跑到南边教书的吴寿鹃先生说过: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字的统一。何谓“语言文字”的统一呢?所有词句都能转换对应吗?珍卿对翻译虽是初入门,但也晓得这是不可能的。

    从前在培英的施先生说过,欧美各国作品的语言互译,比汉语与其他语言互译容易得多。他们的语言对应的词汇多,语法有相近的地方,文化历史也有相类的地方。可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几千年的神话、寓言、宗教、历史、传统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想一一对应地翻译是不可能的。

    比如《行香子》中的“算当年、虚老严陵”,如何跟德文、英文的词语对应?再比如来水乡的火车上,有个乘客唱项羽的《垓下歌》,《垓下歌》头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句中的“气”和“盖世”怎么对应外文?其实别说翻译格律诗了,寻常文章准确译成外文都不简单。

    珍卿只穿上袜子就跳下床,一边思索着一边在室内踱步。

    时下占主流的翻译原则,是尽量地不要以形害意,音美、形美都要让位于意美。但若只顾把意思直译过去,翻出来的唐诗宋词在外国语里不就成了寡淡无味的平常话?那么对外国人来说,唐诗宋词究竟有什么美感呢?

    中国的文字有意美、音美、形美,那么外国文字是否也该有这三美,才能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格律诗的美妙?珍卿读了不少古典诗词,她在特殊文体的写作中,也很在乎音美和形美。去年她把《萤火虫》译成英文,译文就下意识地押韵了。所谓音美就是押韵,包括押尾韵、内韵、双声叠韵等。形美就是指每行字数相等,就像中国的律诗绝句一样。

    她对《行香子》的直译连意美都没有,音美和形美更无从谈起了。

    以“三美”原则翻译格律诗,好像是珍卿自己的异想天开,连总结了“三美”原则的吴寿鹃先生,都没按照这个原则翻译外文啊。珍卿看过吴先生译的外语小说,也用的是寡淡无味的直译法,有些倒装句式他都不好好转换,读起来真是怪诞得很。

    可是她杜珍卿难道就这么厉害,能独立开创一种翻译风格?她搞出一些标新立异的事,会不会沦为世人的笑柄呢?

    但是规行矩步、人云亦云,她能获得什么趣味和美感呢?她上辈子看那些译制的外国名著,就讨厌用词、句式太贴近原著的译法,读着觉得不伦不类、稀里糊涂。但那种译法一度大行其道,很受一些读者的追捧喜爱。

    但她自己偷偷地试一试,不发表总不会惹上麻烦吧?杜教授的那些圈内朋友,一个个都对她很不错,她也犯不上跟人家叫板啊。珍卿揉揉眼睛,看外面天色越来越亮了。译诗词讲究平仄当然不可能,也不可能按照中文来押韵。不过,译文的字词数要不要管?还有译文要不要押韵?

    珍卿在屋里不停地转悠,过一会儿又坐到窗前桌上,把直译的词句反复重新调整,改来改不知不觉睡着了。陆浩云早起先来看小妹,从窗前看她竟趴在桌前睡着,面前还摆了不少稿纸。

    三哥拿起稿纸细看,看完无奈地拍拍额头叹息。他发现小妹也有文人痴性,特意早起就是为了翻译这首宋词,难不成还急着发表吗?他进房间给她披上薄毯子,拿起最上面的稿纸轻声念道:

    a  boat  floating like a  piece of leaf,

    two paddles are spreading their  wings.

    the sky is as transparent as the river,

    shadow there so flat in the calm water.

    the fishes swim in the algas from crystal mirror ,

    ……

    新一天的清晨,在三哥的朗诵声中悄悄铺开。看珍卿没有要醒来的迹象,三哥便把她抱回床上躺着,看着她自然纯净的睡颜,他擦擦她脖上的细汗,又亲亲她的脸颊,放轻脚步走到廊上。

    珍卿清晨睡了个回笼觉,再醒来颇感神清气爽,坐起来却见怡民坐在她窗台上,大喇喇地骑着窗舷看着一张稿纸。

    怡民一听到珍卿这的动静,惊喜地说一声“你醒了”。珍卿显得愣头愣脑的,她还真是不太习惯一大早有个姑娘骑在窗台上问候她。

    怡民从外面打开房门,把给珍卿洗漱用的东西,一下子都提端进来,笑盈盈地跟正穿衣的珍卿解释:“珍姐姐,这首词是你译的吗?感觉好特别,跟那些老翁的译法不一样,意境很妙,读起来朗朗上口呢!“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2-28 13:36:45~2022-02-28 18:57: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波光潋滟cxm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07章 小镇的风俗闲闻

    怡民说珍卿译的诗朗朗上口, 连忙麻利地穿好衣服鞋子。

    珍卿看怡民已经摆好脸盆牙刷,不要意思地赶紧自己梳头,问怡民昨天一同来的胖妈呢, 怡民笑微微地说:“我们早上做吃的枣泥膏,粥也特意做成甜的, 不想胖妈说你原来不喜甜, 胖妈就说给你做碗咸味的营养面。”

    珍卿想到自己起得这么迟, 虽说是为了译一篇诗稿, 也觉得有点不好意……

    她梳了头赶紧过来卷袖子洗脸, 怡民在一旁像丫头似的捧个毛巾,珍卿尴尬得不晓得咋样搭话儿,干脆清清爽爽对她一笑, 自顾自地洗起脸刷起牙。怡民把刚才的问题又问一遍,问那首诗是珍卿译的吗?

    珍卿给予肯定的答复,笑盈盈的怡民就不吝溢美之词。

    怡民对珍卿翻译风格的夸奖, 并没有叫珍卿立时引以为豪, 她坦率地跟怡民说:“我的翻译方法, 是依据个人见解和习惯。与时下的主流方法背道而弛,恐怕还有离经叛道的嫌疑, 我是敝帚自珍啦。”

    珍卿刷完牙洗好脸, 怡民给她递毛巾,好奇地问:“你们大城市的主流译法是什么?”

    珍卿晃着脑袋失笑:“也不分大城市、小城市, 全国大抵都是一样的, 我认识一位精通外文的孙教授, 他就倡导‘直译’理论, 认为翻译语言当最大限度忠于原文, 不但字词尽力求对应, 连语法、语序也随同原文,尽量地避免牵强附会,务必把最原始的意思转译过来。”

    珍卿把自己的形象收拾好,就跟新结交的小姊妹,把臂联袂地向着前院走。在阳光湛明的白天,后园景色就看得很分明。别说那些精心料理的花木,连不起眼的花草打理得细致,一路看得人眼花缭乱。各处屋宇檐廊、影壁漏窗,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远景近景,都成一幅幅自成意境的小画。真没想到,园中还有袖珍的假山池沼,与各处点景相互映衬,江南林园真叫人叹为观止。

    珍卿想问孟先生买宅子花了多少钱,怡民的注意力还在翻译方法上。她对直译原则有点不以为然:

    “我就不喜欢直译小说,直译小说读起来,就像一个中文、洋文都是半调子的人,在那里拿腔拿调地读者说话,词句又沾牙又卡嗓。反正我是宁愿读原文书,也懒得看他们译的小说。珍姐姐,也许你的见解是对的呢?我爸爸告诉我们,每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在他最初拼搏事业的时候,别人看他总是离经叛道的,固步自封的人反倒没人批评……”

    珍卿听这话有似曾相识之感,她好像跟三哥讲过类似的话,鼓励他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事业来着。

    好奇怪,她大约是跟孟家父女有缘,他们都在不经意间点拨她、鼓励她。珍卿除了在海宁交过同龄朋友,难得跟个初次见面的姑娘这么投契。她看着明媚活泼的怡民,心里生出一股亲切感,拉着怡民的手说道:”怡民,咱们年龄相差不大,真正以平辈相交岂不亲切?我一直叫你‘怡民’,你也直呼我的名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