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论坛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长平之战 第131章 收官在即待时机

长平之战 第131章 收官在即待时机

    秦王闻言,微微点头。

    的确,四国联盟之所以危险,险就险在赵军主力未尽,而联军复至,则我秦军主力必然要屯据上党,且因为赵军的缘故,极其可能赵、韩、魏三国之军打成焦灼,那么南面的楚军势必乘虚而入。

    可若是赵军已然尽没,便是三国再有联手,没有了赵军,秦军自可以如同那伊阙之战一般迅速消灭韩魏联军。

    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便是迅速拿下包围圈中的赵军主力。

    可是,军报之中称:赵军多筑堡垒而守,我军破之不易。若是强令白起进攻,恐怕会导致大军损伤颇重啊。

    秦王刚刚还算晴朗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纠结与犹豫。

    范睢何等人物,便说是秦王肚中蛔虫也差不离,当然明白秦王在纠结些什么,当即出言开解道:“我王容禀:速灭之上党赵军,我军即处于不败之地,徐徐图之,或可避免军士之损失,却有不小之风险,一旦联军达成,则我大秦数年功夫将毁于一旦,而我大秦东出之路也将夭折,再想染指上党等地,恐怕......”

    一句“东出之路”,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在秦王嬴稷的胸口砸下。

    “东出”,那是他的父王、王兄所日夜期盼、上下求索的国策,嬴稷绝不容许此国策在他的手上夭折。

    相较于大秦的稳定的东出之路,士卒的性命,就显得有些渺小了。

    几乎瞬间,一抹厉色在秦王嬴稷的脸上一闪而过,显然,范睢的话语正中秦王的七寸。

    而范睢之言,虽然有其道理,但却也不是完全为了秦国所考虑。

    范睢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白起——这个从始至终的政敌。

    如今看来,上党一战,白起这旷世功勋如今看起来是势必要立下了,但并不妨碍范睢在这旷世的功勋中掺点水,还是有点儿毒的水。

    军报中称,几番大战下来,秦军的损失已经不小了,若是再能加点损失,自己再暗暗拱火一番,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形象显然并不难树立起来。这无疑是在挖白起赖以起家的军中根基,甚至白起的“军神”之称也将成为他的拖累。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时倒没什么,可一旦事有不协......

    而这一番话妙就妙在范睢所有的话语都是从秦国为出发点,即便是以秦王之老辣,也丝毫挑不出其中毛病,即便秦王或有察觉。

    很快,秦王便做出决断。

    “速以飞鸽传书通知武安君,赵国已联络诸国相助,命其......”秦王刚要下令,却又被范睢打断。

    “我王!”范睢颜色一正,缓缓说道:“只需如实告知武安君情况即可,相信武安君会做出最为正确的决断。”

    秦王闻言,怔怔地看着范睢,只一瞬便明白了范睢之意,这是要白起给自己背锅啊!

    左右踱了几步,秦王再度深深看了范睢一眼,忽的一笑,说道:“寡人堂堂大秦之王,岂会让麾下将士背锅?”

    “王上!”范睢还要再劝。

    却见秦王大手一挥,随即下令道:“传令:河内、河东两郡所有十五岁以上男子,悉数发往上党军中听令。告诉武安君:迟则生变,十日之后,援军至而赵军粮尽,即行对赵军展开围歼,务必尽快歼灭赵军所部。”

    秦王显然对范睢的心思已然洞若观火,文武对立的局面正式秦王所想要的,但前提是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不能过火了。

    “诺!”身后宦者令立即答应道。

    见秦王王命已下,范睢也不再多言,双手一拱便告退而下,只是告退而下的范睢却并无劝谏无用的沮丧,嘴角之间反而隐隐有一丝的笑意。

    于是,在多方的配合与巧合之下,赵括所希望的,秦军转困为攻的指令终是下达。一切似乎都在赵括的计算中有惊无险地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而精彩绝伦的棋局终于要走向的收官阶段。

    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最终的一幕徐徐拉开。

    魏国的君臣在等待着,等待着十日之期,等待赵军与秦军的两败俱伤;

    秦国武安君白起与他麾下的秦军在等待着,等待着赵军粮尽,等待着大王的援军到来进行分割包围;而秦王也在等待着前线的好消息,等待着东出之路的彻底打开。

    田单在等待着,等待着战场的变换,等待着赵括的召唤,以及最佳的反击时机;

    廉颇在等待着,等待着魏王、信陵君的召唤,等待着带着魏国的大军,重回长平沙场;

    赵括也在等待着,等待着廉颇的喜讯,等待着魏军大加入战场,等待着——活下去!

    还有秦军包围圈里的赵军,也在等待着,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以及包围着赵军的秦军们,已在等待着,等待着总攻的时刻。

    当然,等待的日子并不好过,无论是谁。

    最难受的要数包围圈里的赵军,不仅时刻担心着秦军发起最后的攻击,更要时刻担忧着粮尽之后的惨状。想要突围,毕竟万一能投突出重围呢,可偏偏他们的上将军严令:只许手堡,不得轻出,违令者斩。

    于是,赵军只能眼睁睁地等着,看着秦军在不远处不断挑衅与逡巡着。唯一的好消息是:原本以为最为担心的粮食问题,竟然似乎好像根本不成问题。

    比赵军好一点的是包围着他们的秦军,却也时刻提防着赵军在某处发起的突围或是自杀式的袭击。尤其是得到了秦王的将令之后,大批的秦军开始对赵军的整线进行穿插、渗透,试图找寻出赵军的关键节点以利于之后的突破。

    后方营寨中田单虽然是没有生命的危险,也被麾下的校尉们骚扰得烦不胜烦。他何尝不想就此冲杀出去救出那些袍泽弟兄们,可是理智告诉她,就这么冲出去,不仅救不出自己的袍泽,还会彻底将计划搅乱,连带着整个赵国都可能被搭进去。

    而相较于在战场上吃糠咽菜、时刻担惊受怕的将士们,廉颇的生活显然有些过于美好了!

    wap.

    /90/90029/1974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