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菜论坛 - 科幻小说 - 镇疆军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各有盘算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各有盘算

    慕容雪听李炳说了这话,心中立刻暗叫不好:太子殿下年轻气盛,又急于针对治国理政有所建树,因此很容易在“建功立业”这个话题上,被谢光劳剑华他们所蛊惑。

    一旦李炳批准了豫州刺史的奏疏,恐怕连帝都方面都不好再横加阻拦。毕竟,帝君李成武之前曾明诏天下,由东宫抚政监国,除了重大军务之外,其他所有事情都基本交给太子裁夺了。

    现在看来,所谓持重谋国那一套,在李炳这里并不好使。年轻人,胆子大,闯劲足,干什么都有一股子冒险精神,劳剑华也正是瞅准这一点,稍加怂恿鼓动,就远比慕容雪的“谨慎行事”更容易让李炳接受。

    眼看着李炳逐渐被谢光劳剑华牵着走,无奈之下慕容雪只好临时决定,改变策略。他心里清楚,倘若继续在李炳面前喋喋不休的唱衰经,恐怕不仅不能说服年轻的太子,反而还会引起对方不快,将他彻底排斥出议事的圈子。

    因此,慕容雪心念急转,以退为进道:“殿下,劳大人刚才的那番分析,虽然略显牵强,但微臣也可以理解他的初衷和苦心。假如真的能够顺利完成金河主道的治理,对朝廷和百姓而言,确实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不过,治河工程毕竟关系重大,豫州刺史的奏疏之中,仅仅是提请御准此议,而详细的治河方略却多有疏漏之处。譬如,工程的步骤进度、资金的筹集拨付、民夫徭役的调用安排等等,皆非一个地方州府所能统筹规划的。因此臣以为,可否先诏令尚书省,安排工部和户部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然后待呈送殿下斟酌定夺之后,再一并予以核准。”

    他这个建议,说的合情合理,即便谢光与劳剑华担心节外生枝,一时之间却也找不出什么过硬的理由来反驳。

    李炳见众人无话,点了点头,同意道:“如此甚好。那就拟旨尚书省,责成他们根据豫州刺史的建议,谋划具体所谓实施方略,限期一个月完成,报本宫审阅。你们如果有什么好想法,也可以一并写进去,与帝都方面共同参详。”

    众大臣闻言,连忙纷纷拱手应道:“臣遵旨。”

    李炳高兴的拍拍书案,长吁一口气:“好啦,治理金河主道的事情先到此为止,接下来,咱们再谈谈长刀军团吧。”

    一听太子提起了长刀军的事,谢光一系的人马都不禁暗暗发愁。

    此前,关于长刀军大统领冯一韦的问题,帝都的态度非常明确,用意也非常明确。

    朝廷之所以将此事呈报给李炳来决定,既是因为有必要遵照抚政监国的规矩办事,请太子过问人事大权,同时,这也是在试探目前李炳与谢光之间的关系。

    如果太子批准冯一韦晋升太尉,交出长刀军团的兵权,不仅可以顺利剪除谢光的党羽势力,也能够确定李炳并未成为权臣谢光的傀儡。

    相反,倘若东宫已经被谢光所左右,直接驳回了对冯一韦的新任命,那没什么太大关系。到时候,只需要帝君李成武再专门发下一道敕令,同样可以换掉冯一韦。

    圣唐的官制体系,可以说非常严格。通常,从五品以上的官员任免,皆是经由尚书省的吏部提议,经门下省、中书省层层审核批复,最后呈送帝君御准,方可生效执行。最终的核准权力,一直牢牢的掌握在帝君手中。

    因为现在东宫太子奉旨监国,代行天子令。所以,对于冯一韦的任命,从形式上讲,需要李炳来拍板。

    但是,朝廷官员的选任,还有另一个比较罕见的渠道,那就是由帝君直接签发的敕令。在某些特殊的时候,圣唐帝君也可以不经过三省六部的举荐批核,绕开朝廷的人事行政审批体系,直接对官员进行委任,而这种方式,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墨敕斜封”。

    只不过,对于那些深受圣教思想影响的官员们来说,他们往往更希望走正正当当的途径,获得朝廷和同僚的认可,以维持自己的官声和清誉,相反不太乐意接受帝君“墨敕斜封”的直接任命。

    所谓“正封清正,斜封谄宠”。

    但不管是正封还是斜封,不难看出,吏部这次所奏请的任命公文,即便李炳不同意,冯一韦的去留命运也都等于已经决定了。

    针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谢光与劳剑华经过反复商议,终于想出了一个应对办法:东宫留中不发。

    那么何为“留中不发”呢?简单说,就是帝君把大臣的奏章留在宫禁之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如果太子能将冯一韦的事情暂时稳住,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那么帝君李成武出于顾忌朝廷体面的考虑,很可能也不便轻易动用敕令。如此一来,长刀军团的兵权也就可以保住了。

    而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太子李炳会如他们所愿的那样,采取“留中不发”的手段吗?

    据劳剑华的观察判断,很难。

    年轻的太子殿下,表面看似温和柔弱,但实际上,他骨子里有一种很磨人的倔劲儿。有时候,他一旦钻起牛角尖来,那股倔劲儿会表现的非常激进、非常强硬。

    上次的“帝都兵变”,那可绝不是随便哪个皇子都有胆量跟着谢光一起干的,也不是随便哪个皇子都有勇气指着慕容雪大喊“让路”的。

    之后来到东都洛邑,李炳有段时间因为监国问政的事,与谢光搞得很僵,即便周围都是太傅府的人,他对谢光也是非常不客气。

    这就充分体现出:太子是一个很有主见,甚至很固执的人。

    像这样的人,你要让他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尤其是对某件重大决策保持沉默,那恐怕并不容易。

    况且,此时李炳身边还有一位帝都来的慕容雪,又怎么可能让谢光他们轻易钻了空子?

    有鉴于此,如何能巧妙且不露痕迹的左右李炳,非常考验智谋水平。

    倘若某些话讲的不到位,李炳极有可能在慕容雪的全力鼓动下,直接批准了冯一韦的晋升,那么万事休矣;可如果某些话讲的太到位,一旦说得李炳激动起来,没准儿当场否决吏部的奏章,进而又引发帝君动用“墨敕斜封”,那么同样是万事休矣。

    想把“晋升冯一韦”这桩要命官司控制在火候最微妙的境界,真难死了谢光和劳剑华。

    思来想去,劳剑华琢磨出了一个花招:他建议二人唱一出双簧戏。

    所谓双簧戏,就是让谢光假意赞同晋升冯一韦,并令其交出兵权;而劳剑华自己呢,则表示坚决反对、据理力争。两个人在太子及众位大臣跟前大吵一番,谢光尽量把话说的模棱两可、破绽百出,从侧面干扰慕容雪的建言;劳剑华所有的话只说一半,显得言犹未尽、似是而非。

    只要他们能够掌握好节奏,多半会令李炳感到左右为难,不能立即做出取舍决断。

    趁这个时候,谢光再瞅准机会,顺势向太子建议:既然大家讲的各有道理,不如先将此事暂且留中,待殿下斟酌妥当之后再定夺。

    如此一来,长刀军团便能暂保不失了。

    按照这个策略,当李炳终于提起了冯一韦的时候,谢劳二人立刻互相使个眼色,开始了预先设计好的戏码。

    在大殿之中,两个原本恨不得同一鼻孔出气的家伙,忽然变得各执己见起来,你一言我一语,针对长刀军团大统领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并且越说越激动,越吵越亢奋。

    如此怪异的局面,不仅把李炳搞得有些糊涂,就连慕容雪也同样忍不住瞠目结舌。

    这谢光……今天怕不是吃错药了吧?

    在来宫中会商的路上,慕容雪早已准备好了一堆说辞,打算就冯一韦离开长刀军一事,跟谢光他们整一场舌战群雄。

    可是他万万没能想到,谢光这货一反常态,居然也积极主张晋升冯一韦的提议,还没等慕容雪开口,谢太傅就先跟劳剑华吵得不可开交。

    这样一来,倒叫慕容雪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了。

    当然,慕容雪并不是天真单纯的小白,他心里清楚,谢光劳剑华之流,是绝不肯将长刀军的兵权轻易舍去的,自然也就没有道理支持帝都的想法。即便是迫于形势,谢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最终接受朝廷收回兵权的现实,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赤白脸的跟自己的幕僚在外人面前吵翻天。

    所以,他们二人一定是在玩把戏。

    慕容雪暗自提起戒备,一边冷眼旁观,一边思考揣摩着对方背后的谋算,暂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与慕容雪不同,太子李炳却并没有把心思全都放在猜测谢劳二人的意图之上。尽管太傅的态度确实有点出人意料,甚至非常怪异,但李炳更关心的,还是争论问题的本身——到底应不应该晋升冯一韦。

    当初,劳剑华第一次觐见李炳时,就曾经说过,皇权的安稳,要靠军权来保障。

    这句话,李炳当然是极为认同的。不过,年轻的太子心里面也很清楚,长刀军团效忠的未必是他。

    谢光作为统兵大将,之所以有胆量对抗帝君、对抗朝廷,靠得是三个条件:太子、圣教盟约和手里的军队。

    而那些军队,就包括冯一韦和他的长刀军。

    如果说现在太子与太傅是利益合作关系的话,那么谢光合作的筹码,对于他李炳而言,既是助力,也是威胁。

    从这一点上讲,李炳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盘算。

    就在谢光与劳剑华絮絮叨叨的争辩之际,沉默了半晌的太子突然淡淡问了一句:“假如冯大统领赴京任职的话,何人能接替长刀军团的职务?”

    这个问题问得没头没脑,顿时令包括谢光和劳剑华在的众大臣略感错愕,慕容雪在旁边赶忙应道:“启禀殿下,吏部和兵部拟定的人选,是禁军统领王桓大将军。而禁军那边的新指挥则另有任命。”

    “王桓,王桓,”太子轻轻念叨了两遍,悠悠道:“冯一韦功勋卓著、劳苦功高,也是该回帝都享享清福啦。不过,接替他的王桓,本宫觉得不太合适……”

    慕容雪同样有些讶异:“依殿下的意思,该由哪位将军接掌长刀呢?”

    李炳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这个嘛,本宫倒还真没有仔细想过……谢太傅乃圣唐军方翘楚,没人比他军务更熟悉。既然太傅也觉得冯一韦可以晋升转任,想必是合理的,那么本宫也赞同此议。”

    听太子忽然这么说,谢光与劳剑华当场脸都绿了,正要开口辩解,却听李炳继续道:“不过,长刀军团戍卫西疆、警戒突厥,肩上责任重大,故而,接替冯一韦的人选不可草率指定。王桓虽然资质不错,但他负责帝君安全,依本宫看也并非最佳人选。慕容,你替本宫拟诏,责令吏部和兵部重新制定名单,多列上几个人选,由本宫酌情挑选。只有尽快定下长刀军的新统领,才好让冯一韦回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