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玄幻小说 - 带着农场下凡尘在线阅读 -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83节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83节

    当然,有人信,自然有人不信,而且还真有人巴不得李世民早死。

    但这人绝对没李泰,还有几个没长成的小皇子和众多没子嗣,或者子嗣没资格争取皇位的宫妃们。

    至于大臣们,李世民统治的早期,算是真正的明君,倒是真没几个人愿意换个新皇帝。

    而且能站在宫殿内的大臣,哪个不是跟着李世民东征西讨,又经历过宣武门之变的重臣和心腹。

    就是当太子舅舅的长孙无忌,此时的心思也没想助外甥李承乾登上皇位。

    一则或许和李世民有真情,二则此时能压制长孙无忌的大臣不少。

    就是长孙皇后都在默默压制长孙无忌这个外戚,更别说其他朝臣了。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听石仲魁自称‘贫道’,就知道这家伙不愿以世俗身份和皇室交往。

    明显有意保持距离。

    暗道这神仙还真是无情,但想想石仲魁若是没说谎,三年前救过长孙皇后一次,就不能说真无情。

    而且长孙皇后见石仲魁看起来,是真在乎长乐,也不管他到底活了多少年。

    “伯谦,不说为了天下苍生,就只为了长乐和你们未来的孩子,也请你想想办法。

    而且若是能帮你撇开处罚,我李家上下和满朝文武都愿全力助你。”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萧瑀、程咬金、唐俭、李勣等人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连连拱手附和长孙皇后。

    太子和几个皇子当然更不敢落后,遭人口实,李泰甚至噗通一声大礼喊道,“真君,小王愿以舍命还父,求真君出手相助。”

    太子脸色大变,躺在床榻上的李世民则感动的老怀安慰,众多大臣,宫妃们也是表情各异。

    有人觉得李泰是真心,更多人则认为这家伙是在作秀。

    之前石仲魁就说过,自己已经救过长孙皇后一次,若是这话是真的,那一旦出手,必然就能救下皇帝。

    这之后皇帝心里肯定会真想着,是不是考察、考察李泰。

    石仲魁大概是因为知道最后继位的是李治,所以越看李泰,越觉得他可怜。

    不管如何挣扎、算计,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叹息一声道,“若是人人愿意舍弃寿元,便能助亲人长寿,这世间必然大乱。”

    众人听到这话,稍微一想就明白这话一点都没错。

    李泰脸色微微一变,太子则暗地里大喜,也重重松了口气。

    石仲魁做戏也演的差不多了,看向脸上露出失望表情的唐皇道,“贫道修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交给酆都判官崔玉。请他助陛下增寿一二十载。

    不过至此之后,陛下需要谨记,贫道和长乐便还了李唐的恩情。”

    唐皇心里一紧,随后想着自己都快死了,能因为生了个好女儿,就长寿一二十年,这好事哪里去找?

    至于还掉生养恩情,还了就还了,只要活着,今后才有机会继续施恩于长乐。

    忙多石仲魁问道,“真君,这崔玉是谁?”

    石仲魁微微一笑,“崔玉乃是大唐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

    五百年前便于贫道相知甚厚,当年因被贬下凡的天庭大将在下界为恶,便在地府重打那人八十棍。

    因担心牵连十殿阎罗,自请转世入人间,经历轮回之苦。

    八年前他阳寿将尽,即将功德圆满回归地府,再做判官时,写信给贫道,请我一家进长安相聚。

    现如今回阴司,重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前些日子贫道带着长乐地府游玩时,还和崔判官相聚。

    陛下此去地府,可将书信付与他,他念贫道薄面,必然放陛下还阳回来。”

    唐皇大喜,亲自命太子研磨、魏王铺开白纸,拿了石仲魁亲自写下的信,收进袖里,随后居然闭目而亡。

    一时间,大殿内全是震惊。

    接着也不知道谁哭喊了一声,顿时哭声一片。

    好一会,才有人注意到石仲魁已经没了人影。

    直到侍卫传消息说,石仲魁去了玄清观,命人开坛静坐,皇后众人这才稍稍放心下来。

    可皇帝没了呼吸,就算知道事情有转机,该准备的后事还是得准备。

    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及两班文武,俱举哀戴孝。好在停灵需要时间,唐皇的肉身很快便安放在白虎殿里。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等人和皇后商议一番,决定让尉迟敬德、程咬金、李勣等能信任的武将,穿盔戴甲,手持兵刃,就守在棺椁边上。

    就是太子和魏王等人要祭拜,也没法接近棺椁三米内。

    第577章 这肯定有剧本

    皇后仔细检查一番守卫布置,最后还是不放心,带着三个儿子出宫去玄清观,想请石仲魁从道观内搬去宫内亲自守着。

    石仲魁撇撇嘴,自己虽然想借助大唐的名义,好插手西游之事,但这不代表自己需要想侍奉老师一样,事必躬亲的亲自守着李世民。

    再说,手下那么多人,干嘛要自己亲自盯着?

    “皇后放心,贫道前番便算到今日,早早借了一件宝贝给陛下护身。只需护住陛下肉身,任何邪祟、妖魔,若是敢作乱,自然会有神将料理。”

    皇后和太子等人,这才放心下来。

    却说唐皇神魂离体后,魂魄浑浑噩噩,不知道不觉飘到五凤楼前。

    就见王不离、刘不弃两人率领的百十兵将,一身御林军装束,请自己上马去采猎。

    唐皇神魂还处于懵懂状态,没多想便欣然应允。

    军马行了片刻,忽见有一人高声大叫道,“大唐陛下,往这里来,往这里来!”

    唐皇看过去,就见一个中年人‘头顶乌纱飘软带,腰围犀角显金厢。手擎牙笏凝祥霭,身着罗袍隐瑞光。’

    端是仪表堂堂,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骑马走进问道,“你这人何事在此拦驾?”

    那人忙跪拜道,“陛下,赦臣莽撞之罪!”

    唐皇点点头,那人这才解释道,“几日前,微臣在森罗殿上,听闻有乡民状告魏人曹施政不善,饿死百姓无算。

    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催请魏人曹入地府,要三曹对案,当堂对质。

    昨日案子大致理清后,便有人说魏人曹有错,那陛下也有错。

    这才想请陛下去地府旁听,顺便做个见证。

    臣已知之,故来此间候接。不期今日来迟。望乞恕罪,恕罪。”

    唐皇一愣,随后胳膊上的阴阳乾坤扇忽然露出一道青光,径直离体,入了唐皇手里。

    扇子在手,前因后果立马便回想起来。

    想到石仲魁说有书信要交给地府的崔判官,心思一动问道,“你姓甚名谁?是何官职?”

    崔玉心里一喜,收到石仲魁的传信后,他便按捺着心里的狂喜,立马出了地府来,等在此地等着唐皇。

    拱手道,“微臣在阳间时,曾侍奉在先皇驾前,亦曾为陛下臣子。多年以来先为兹州令,后拜礼部侍郎,姓崔名玉。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唐皇大喜,忙从袖子里拿出一份书信,下马走上前,扶起崔判官道,“先生远劳,朕新拜的贤婿有书一封,正要送与先生,不想正好在此相遇。”

    崔判官接过书信一看,无非是说,请自己帮忙,送人皇魂魄回阳。

    崔判官看完,仔细收起书信,拱手道,“陛下不知,这公主结亲的驸马,乃是玉帝亲封的九天伏魔大都督,又拜宣旨的灵官。

    享开府建衙,统领千二百神将之权。

    又出身阐教三代亲传,更被太清、玉清圣人封为道门护教真君。

    别说是下官了,便是十殿阎罗,地藏王菩萨,漫天神佛见了他,都得给三分面子。

    况且大都督五百年前,便娶了玉帝、王母的亲外甥女。

    他虽紧守天条,不愿惹人说闲话,可王母却几次为了这外甥女婿遮掩。这天下地下,哪个敢真找大都督的麻烦?

    我等地府官佐,更不敢惹大都督不喜。今日既有大都督书信在,陛下宽心,微臣保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唐皇大喜,暗道朕还真是生了个好女儿,而且想想玉帝都把外甥女嫁给他,难怪女婿敢说帮自己增一二十年的寿命。

    两人便骑马便叙旧,不知不觉已经入了地府。

    没一会,只见那边有一对青衣童子,带着众多阴司兵将执幢幡,抬宝盖,远远便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唐皇顿时一惊,忙看向崔玉,却听崔判官笑着道,“陛下安心,护卫着您的这两位将军,便是大都督府的神将,有这百十个天兵天将在,地府内无人能为难您。”

    唐皇这才反应过来,一路护卫着自己的兵将们,并不是御林军。

    忙对王不离、刘不弃拱手相谢道,“多谢两位神将护佑于朕。”

    王不离、刘不弃立刻下马,自己俩可不是自家大都督。

    人皇又是天子,就是酆都大帝和五岳大帝见了,都得以臣子礼相待。

    就是老君见了,也得行礼。

    忙抱拳回礼道,“我等能护卫陛下,乃是三生有幸,更是有功之举。万请陛下务要多礼,免得我等回去后,被纠察灵官告到玉帝面前。

    况且公主即将做我等主母,我等护卫陛下,正所应当。”

    唐皇听了这话,心里更加欢喜,收起心里的不安,很快就恢复到当皇帝的样子。

    再说,名义上大唐开国皇帝是李渊,但李世民既有开疆拓土之功,也有守成、真正定鼎大唐之功的皇帝。

    驾驭文武将官的本事,石仲魁这种一路顺风的人,还真比不上他。

    三两下便说的王不离、刘不弃等人心里对他大有好感。

    唐皇在兵将护卫下,跟着崔判官和两个青衣童子继续前进。

    忽见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

    暗道没想到朕居然有机会,神魂清醒着,又有人护卫着入了幽冥城。

    两个青衣童子摇动幢幡,便毫无阻拦的带着唐皇进了城。

    却不想没走多久,就见街旁边有亲爹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大喊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

    而且那建成、元吉见唐皇看到自己等人,立马跳将起来,就要揪着唐皇锤打、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