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蔫儿玉在线阅读 - 蔫儿玉 第47节

蔫儿玉 第47节

    翌日辰时,李樯果真听胜玉的安排出门。

    胜玉自然没跟着去,但也免不了好奇,在驿站大厅里探听消息。

    午门要行刑,这样大的事情自然不乏人谈论,时不时就有人回来报信。

    说两位大臣已经被押到了横板上,五花大绑,正要开打。

    几百廷仗可不是好玩的,文官大多身体孱弱,又颇上了年纪,以往受过此刑的人大多当场毙命,就算能活下来的也落得终身伤残。

    百姓对这等事是又害怕又心惊,不断地渲染这两个文官的家人是如何跪在路边泪湿黄土,还有妇孺几度晕厥。

    胜玉也听得暗暗捏紧手心。

    跟李樯走得太近,总是免不了会接触到这些朝堂之事,朝堂之中的争端虽然不见兵刃,可不代表没有血泪,听着这些事情,就像在一遍又一遍地重温当年的噩梦,她的家人又何尝不是葬身于一纸圣旨之下。

    就算傅家犯了大错,应得报应。

    可是就这两位文臣而言,所谓的正误,难道不是在皇帝一念之间?

    今日要你活,你便活。

    明日不需要你了,便死无葬身之地。

    她忍不住生起厌恶、退缩、害怕的情绪,却强自按捺住。

    毕竟只有跨过这些,她才可以往前走。

    过了会儿,又有人回来报信。

    绘声绘色地传述着,久未上朝的太师大人竟出了府,他身披长袍,面色苍白,一路咳着去了午门,跪在午门前,身姿显得形销骨立。

    皇帝沉默良久,对太师说,太师瘦了。

    太师为了那两位大臣向皇帝求情,请陛下宽恕他们的罪过。

    那两人亲笔弹劾太师,太师却如此宽容,皇帝实在不解,立即驳回他的请求。

    皇帝认为,这两人霍乱朝纲,不仅捏造罪名诬陷太师,还煽动一帮文臣离间皇帝与太师之间的君臣情谊,更离间舅甥之间的亲情,使太后也日夜难安,乃是对皇帝的不敬,对太后的大不敬,理应重罚。

    太师又拜,恳请皇帝海涵,从百姓社稷的角度考虑,不必当众仗罚,也不必褫去重臣的官阶,只将这两位大臣流放边远,使他们到苦寒之地反思过错,远离京城,受地方官的管辖,日后若在政事上还有建树,仍可官复原职。

    皇帝冷嗤一声,再次驳回,这回却没再叱骂。

    这时进京述职的金吾郡守也跪到了太师身边,原来他是太师的亲侄,二人一同对着皇帝又拜求了第三回 ,皇帝才不得不动容,勉强改了主意,说,就按太师说的办。

    说完之后,又亲自走下台阶,双手将太师与金吾郡守扶起,感动得龙目之中泪光闪烁,与二人好一番寒暄叙旧,一起乘金龙轿辇返回宫中。

    至于那二位大臣,则无人问津。

    直到皇帝的龙辇消失,才有人替他们解了绑,像卸下猪猡一般将他们放了下来,家人立刻围上来团聚。

    虽然剩下的众人都是一脸土色,已知了自己接下来的悲惨命运,但终究是捡回一条命,于是彼此安慰着,一步一跛地回了家。

    至此午门的这场大戏终于落幕。

    胜玉也像是个听戏的人,从故事中抽离出来,怔了一会儿神,就又返身上楼。

    眼尖的小二追上来问:“姑娘今个儿晌午是出去吃,还是客栈里备着?”

    胜玉犹豫了一会儿:“备着吧。”

    李樯进了宫,肯定是不会回来用午饭的,她一个人,本可以再出去逛逛,顺便在外面的酒楼尝一尝,但想起上一回李樯那种紧张的模样,还有叫她不要随便出门的叮嘱……

    胜玉抿抿唇,还是选择了妥协。

    其实她出不出去都无所谓的,就在这儿待着,等他回来吧。

    第36章

    ◎越是得到,越是不安◎

    龙辇抬进宫中, 一辆青顶马车到墙根下候着。

    过了半个时辰,李馥君同李樯一前一后从宫门出来, 习以为常地径直坐上了青顶马车。

    李樯上车便掸着袖子。

    “一股怪味儿。”

    不过是进殿中待了一会儿, 就浑身发臭。

    李伯雍仪态端庄,他四五十年纪,比皇帝还要大几岁,但皇帝已然发须全白, 他却眉乌面清, 看上去还是个儒雅的美髯中年。

    见李樯动作, 李伯雍淡淡收回目光, 似是数落:“药味而已。陛下身边常年浸淫各色药物, 难免有气味,不要小题大做。”

    李樯皱了皱眉:“这药味比我离京前更浓了。皇帝莫不是病入膏肓了。”

    尊贵的人皇天子, 在这马车之内被讨论起来,就仿佛一块无足轻重的破布那般随意。

    李伯雍瞥了一眼年轻的侄子, 姿态依然端庄如良臣, 眸中却卷起风云。

    “若是皇帝当真命不久矣, 你要如何。”

    李樯撇了撇嘴, 眉间闪过一丝不耐。

    他明白叔父话中的含义。

    早在几年前,叔父便已对皇帝心生不满, 再加上这几年皇帝体弱多思,对叔父渐生猜忌,对李氏更是连番打压,已激得叔父越发不满,对皇位上的人有了取而代之之心。

    古话说龙生九子, 可一条病龙生出来的儿子也不怎么样, 如今几个年龄合适的皇子都如腐木生虫难堪大用, 朝堂尽在叔父掌控之中,叔父有此念头也不奇怪。

    李樯心知肚明,但不愿参与。

    当他从边关身负盛名回来,叔父要求他暂避锋芒,李樯二话不说便收拾了东西,一来时为了打消皇帝疑虑,二来也是为了离这摊子麻烦事越远越好。

    他想躲懒,叔父也由着他,随便他对外胡说自己遭厌弃遭贬斥。

    但这终究是李家的事,他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等叔父当真起兵之时,他也只有冲锋在前。

    见李樯不答话,李伯雍叹了一声,掸了掸膝头的布料。

    “今日在午门,你难得配合一次,倒是叫我意外。难道真是李弘说动了你?”

    李弘便是那日来劝李樯回府的官员。

    李伯雍虽是这么问着,却心如明镜,李弘不可能有这样的本事。

    让李樯改变主意的,另有其人。

    李樯略有不耐:“想做便做了而已。”

    马车辘辘行进,李伯雍又开口,低声说着只有叔侄二人听得见的话。

    “行罢。这些日子你在金吾郡待得如何?”

    李樯靠着车壁,懒洋洋的已是心不在焉。

    “还能如何,都在叔父的预料之内。”

    “嗯,有察觉到什么动向?”

    “除却南宁王府伸了爪子之外,别的没有。”

    李伯雍沉默了一会儿,又道:“往后会更多。多小心。”

    李樯浑不在意,一身桀骜的劲,完全没把那些事儿放在眼里:“嗯。”

    他一双眼睛黏在了车窗上,看着窗外倒退的景色,只嫌不够快。

    一副心都已经飞远了的样子,长眼睛就能看出来。

    李伯雍观察了他一会儿,才开口:“你带在身边的那个傅胜玉,是什么打算?”

    李樯一愣,神色有些别扭。

    “没什么打算,带在身边解闷而已。”

    “长那般模样,解闷倒的确是不错。”李伯雍微微颔首。

    李樯牙根轻咬,分明叔父只是在重复他说的话,却叫他忍不住攥起了拳。

    “当年傅家的事她知道多少?”

    李樯答得很快:“当年不是已经查过了么,她什么也不知道。”

    “嗯。”李伯雍微微颔首,“那看来,你果真只是拿她解闷而已。”

    李樯浑身紧绷,像一只被激怒后暗自压抑的雄豹。

    他不想听叔父提起胜玉的事。

    李伯雍似乎没看出他的恼怒,摇摇头道:“也罢,你爱玩就玩吧。你我还不知道,从没有长性,别惹出麻烦耽误了正事就行。”

    李樯垂眸盯着一旁,默而不语。

    李伯雍又道:“你也不小了,该给你说门亲。”

    李樯皱眉,“这也太早了。”

    李伯雍倒也没有强迫:“嗯,完成大事之前,的确不急。”

    李樯莫名地舒出口气,再不接话了。

    终于,马车停了下来。

    李樯的心思却再不如先前轻松。

    他迈着长腿快步离开,一时之间却又不大想回驿站去。

    约莫是心虚。

    在集市上逛了逛,李樯买了两盒糕点。

    一盒时兴的,没见过。一盒从前就有的,小时候见傅胜玉吃过,似乎还挺喜欢。

    提在手里满满当当,李樯才回了驿站。

    胜玉正坐在那里等他。

    一打照面,胜玉清透的双眸就弯了起来,微微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