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天朝仙吏在线阅读 - 天朝仙吏 第350节

天朝仙吏 第350节

    楚尘拿着木号牌,在道兵的指引下进入了其中一间临时搭建的考棚。

    考棚中简简单单,只有一张蒲团,别无他物。

    楚尘盘膝坐下,闭目,屏息凝神。

    一阵天旋地转。

    楚尘置身于一片云海之中。

    眼前出现了五位身穿杏黄道袍的道人,有鹤发童颜,也有垂垂老者,也有平平无奇中年相,不一而足。

    不过,每一位气息都相当强大,一看便知个个道行不浅,乃是有道真修。

    “青州云林县都管楚尘。”

    “晚辈在。”

    为首鹤发童颜的道人慈眉善目,笑着点头,问道:

    “你平日里治什么经?择选三本,我等出题考你。”

    楚尘这些日子博览道经,什么《度人经》、《内观经》之类都有涉猎,不过若说最熟悉,还是许平道长一开始教授的经书。

    “晚辈平日里诵读专研《三官经》、《清静经》、《道德真经》。”

    一众考官面无表情点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何解?”

    鹤发童颜道人笑盈盈发问。

    这段经文出自《道德经》,世人皆知,不过多有人曲解其意,不知老君话中真义。

    楚尘略一琢磨,便道:

    “万物资天地而生,天地无取于万物也。百姓仰圣人而治,圣人无假于百姓。犹刍狗因神明而成,神明无用刍狗也。”

    “无用则无私,无私则无恩。是以天地无恩而大恩生,圣人不仁而大仁成。”

    “故百姓不辞德于圣人,万物不谢生于天地。”

    云台上的五位考官颇为满意地点头。

    这道题不难,不过能清晰地将“天地与万物”“圣人与百姓”说清楚,道出了些许老君对道与自然,佐国治世的思想。

    “不错!”

    鹤发童颜道人只是抛砖引玉,出一道不难的题目试试楚尘的斤两,不会没有继续追问为难,点到即止。

    算是保底送分题。

    接下来,四位考官就不会那么客客气气了。

    鹤发童颜道人左手第一位考官面容严肃,目光审视,开口发问:

    “楚都管,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何解?”

    楚尘并没有被考官的审视目光吓到,反而心中一喜。

    他最有自信的《清静经》终于来了。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是《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经文,阐述“常清净”于修仙长生的重要意义。

    楚尘参悟道门各家高人《清静经》感悟,颇有心得。

    这会,他从容不迫,思忖一会,答道:

    “天地者,乃大道之子孙也;人物者,大道之苗裔也。太上言人能禀大道一之祖气,使身心之虚灵,神气之清静,如此能体其大道也,与天地合德。故天地自然而从顺,悉皆归依也。故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众考官细细品味,有人点头,亦有人追问:

    “常清静又为何物?”

    楚尘一凛。

    看来考核难度上来了,并不是照本宣科跟着师父过经就能顺利过关,而是需要相当的火候。

    好在,他旁的道经造诣一般般,唯独在《清静经》下了一番苦功,造诣颇深。

    面对考官的追问,丝毫不慌:

    “常者,平常也。清者,万缘顿息也。静者,一念不生也。”

    这回答,算是中规中矩。

    不过,楚尘胸有成竹,滔滔不绝:

    “能清静者,与太极同德,与天地同邻,与神道并行,修真之士清静无为,便可体大道真常之教,穷万物之性,清静久久,神与道俱,与天地为一。”

    五位考官,包括慈眉善目的道人亦是连连点头,颇为满意。

    原先那位提问的考官更是来了兴趣,考究的心思越发浓烈了,不依不饶,又追问道:

    “贫道问你,我辈道人,又如何得常清静?”

    楚尘脸上依旧不见慌乱之色:

    “人能于每日行住坐卧,收其放心,存其良心,内不出,外不入,一心空澈,唯道为身,自然欲忿不生,神自清而气自静,性自住而命自停,则天地之道总归于我身矣。”

    “儒门圣人也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

    “故而,人生来心神本就清静,皆因世欲之所牵。”

    ……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何解?”

    “空者,真空也。空法之相,乃有二种:有大空,有小空。大空者,无为不为之理。小空者,破有归无,以无为为无,是名小空。此二空俱无,即自然不染正性,乃成真道也。空无大小,亦无所去……”

    ……

    “何为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本者,元也;元者,道也。道本包于元炁,元炁分为二仪,二仪分为三才,三才分为五行,五行化为万物。万物者,末也。人能抱元守一,归于至道,复于根元,非返于末。末者化也;本者,生也。人能归于根本,是谓调复性命之道者也。”

    ……

    楚尘进入论道后,不似面对考官考校的考生,而像是一位盘坐云间讲经论道的道门高功,答疑解惑,传道大千。

    接连提问楚尘《清静经》的考官一番考校后,情不自禁拍案叫绝:

    “妙哉,妙哉!你小小年纪,便能参悟常清静之道,贫道望你他日道行渐深,能真正入常清静之境,大彻大悟,步入不可思议之境!”

    楚尘听闻面容严肃的考官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当即从论道中清醒过来。

    定睛一看,便见五位考官目光热切地望着自己,仿佛见到了一块璞玉一般,满是赞许之色。

    “前辈谬赞了!”

    第394章 大神通修士的青睐

    “楚道友,墨云道友,你们考的如何?”

    一行人出了考棚,沈坚就追了上来询问。

    观沈坚神色,很显然,他相当满意,显然考核成绩不俗。

    墨云散人神色黯然,摇摇头:

    “惭愧!估摸勉强过关,彩头是不用想了,贫道痴长二位几十岁,本以为在经学上颇有造诣,入了道院,方知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楚尘笑着宽慰:“墨云道友言重了,你只是没有名师指点,此番入了道院必收获不小,我与沈兄到时候还得请教老哥您。”

    “楚道友你可真会说话,多谢宽解。”

    墨云散人虽知楚尘有意宽解他,不过他还是颇为受用。

    沈坚也跟着笑了笑,转头望向楚尘。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楚尘,墨云散人只是随口一问,客气一下。

    “楚道友,你考的如何?”

    楚尘摇摇头:“不好说。”

    沈坚、墨云散人讶然,什么叫不好。

    若是中规中矩,对答如流,不说“上等”,肯定可以拿个“中等”,也算过关了。

    难道是没考好?

    一般情况下,只有没考好的人才会说“不好说”,自欺欺人。

    想到这,沈坚、墨云散人没有追问下去了。

    墨云散人对楚尘颇有好感。

    与自己一样出身小门小派,修道天赋不俗,在云林任都管的表现不俗,最主要的是,丝毫没有少年得志的锐气,温润如玉,很好相处。

    唯一的“缺陷”就是修道时间不足,在经学造诣上薄弱。

    当然了,在墨云散人眼中,这根本不是“缺点”,而是令人羡艳的绝佳天赋体现。

    沈坚也没有继续追问了,反正马上考核成绩就会揭晓。

    楚尘见二人不说话了,就明白了二人误会了。

    不过,他也没有解释。

    他的情况比较特殊。

    他在《清静经》上表现太过惊艳了,甚至有点“有力过猛”,让一众考官们误以为他经学造诣奇高无比。

    随后考官提问时,问题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比一个刁钻。

    若是问起《清静经》还好,他答得游刃有余,妙语连珠,侃侃而来。

    可若是其他道经,他就抓瞎了。

    虽说一法通,万法通,参悟《清静经》透彻后,他对其他道经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不过火候毕竟差了不少,中规中矩的问题还能答一答,稍微深奥的问题就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