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屋 - 历史小说 -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在线阅读 -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第155节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第155节

    本来只是争家产的话也没什么,因为周家够低调,普罗大众其实是没机会知道这些事情的。

    但就在一百岁的周重诚生病住院的时候,他大儿子闯进医院让他改遗嘱,拉拉扯扯之间,病重的周老爷子当场没了。

    他二儿子当即把他大儿子告了,说他大儿子谋害生父。

    他大儿子则说他二儿子陷害自己,说那天是他二儿子故意放他进去捣乱的。

    那会儿周重诚的大儿子二儿子,都是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大爷,两人还打了起来,打架视频被放到网上,让网民看了一场大戏。

    这一家子,给“真实的商战”又增添了素材。

    姜丽云当时还想着,自己的儿子是个白眼狼,别人的儿子,好像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现在的话,周重诚刚来上海?

    这跟姜丽云没什么关系,姜丽云很快就把这件事放开了。

    第二天,冯易就回了h大。

    也是巧了,周重诚在这天遇到了一个自己多年前的同学,他的同学,现在正好是h大返聘的教授。

    周重诚把这个朋友邀请到了自己的落脚点。

    两个老友正在聊天说话,周思故回来了。

    周思故并不知道周重诚去切尔斯汉堡店买吃食,还见到了冯易的事情。

    他因为工作关系,和周重诚的秘书有来往并且关系不错,还从秘书那里知道了很多周重诚的事情,但从周重诚的保镖那里,他是打听不到什么的。

    周重诚的保镖和司机对他挺恭敬的,但周重诚的事情,他们一句都不会跟他说。

    这会儿见家里来了个父亲的朋友,周思故笑着跟对方打招呼,然后就听说对方是h大的教授。

    这也就算了,这人还邀请他父亲去逛h大。

    周思故心里一紧。

    那个冯易,就在h大读书!

    要是他父亲在h大见到了冯易……

    周思故下意识地想要阻拦,但很快又按捺住了。

    就算他父亲和冯易遇上了,他父亲也不知道冯易的身份,倒是他去阻拦,可能会让他父亲看出点什么。

    周思故笑了笑,最后说自己也想去h大看看。

    h大的那个教授欣然同意。

    周重诚和周思故在正月十三这天,一起去了h大。

    h大不算最好的学校,但也不算差,建校已经很多年了。

    “这两棵银杏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那个老教授给周重诚父子两个介绍h大。

    h大还没有开学,学校里很安静,此时天已经稍稍暖和了一点,还能瞧见盎然春意。

    周重诚挺喜欢这学校的。

    而他们逛着逛着来到食堂附近,就遇到了正在吃饭的冯易等人。

    冯易被教授叫回来帮忙,卢海军和邵成栋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在切尔斯汉堡店打工能挣到不少钱,但肯定是学习更重要。

    卢海军和邵成栋毫不犹豫就放弃了做兼职,回学校跟着教授忙活起来。

    而他们既然回了学校,吃饭也就在学校里吃了,偏偏食堂还没有开门……

    三人交了钱,和学校里其他人搭伙吃饭。

    留校的学生家境都不太好,他们吃得也就不太好,今天的菜,就只有青菜炖豆腐。

    上海青炒熟之后加进嫩豆腐炖,再加点酱油味精……还挺好吃。

    虽然之前在汉堡店天天吃肉,但三人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一点不嫌弃,吃得还挺高兴。

    周重诚问自己的朋友:“不是还没开学吗?这是?”

    h大的那个教授道:“有些学生家里住得远,寒假回去太花时间,路费也有点多,就没有回去。听说这些学生还去外面打工了,给自己挣生活费。”

    周重诚想到自己曾经觉得那个服务员没出息,有些惭愧。

    人家原来是大学生,在汉堡店当服务员是为了赚生活费。

    “这些学生不错。”周重诚道。

    “是不错,那个冯易,是我们学校一个教授的得意门生。”h大的教授指着冯易开口。

    周重诚听到“冯易”两字没什么反应,周思故心里却“咯噔”一下。

    他没想到这么巧,他父亲竟然真的遇到了冯易!

    幸好他父亲见到冯易之后,没有什么反应。

    冯易已经改了姓,他父亲应该不会猜到冯易的来历……周思故告诉自己要放心,结果回去的路上,就听他父亲道:“思故,我们拨出一笔钱,在h大设立助学金,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吧。”

    周思故问自己父亲:“爸,你怎么会突然有这么个念头?”

    周重诚道:“我就是觉得那些学生不容易……你注意到了吗?那个叫冯易的学生跟我很像,我看到他就觉得亲切。”

    周思故心头巨震。

    周重诚又道:“我们资助大学生读书,也是有好处的,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可以来我们周氏工作,就当是吸纳人才。”

    周思故听到这个,更加不乐意了。

    他甚至开始埋怨起自己的舅舅来。

    当年恰逢战乱,到处死人,他舅舅为什么不斩草除根,把冯易的奶奶和父亲直接杀了?

    要是这两人死在那时候,现在他就不用防着一个毛头小子来跟他抢家产了!

    周思故本来是不打算去对付冯易的,他父亲去台岛之后,其实改过一次名字,再加上他父亲并不打算衣锦还乡……以后他们家跟炉同乡那些人,应该不会有什么来往。

    他父亲不会知道冯易的消息。

    但现在冯易来了他们面前……

    周思故心神不宁,恨不得让冯易彻底消失才好。

    冯易并不知道周思故的想法,他跟着教授忙起来,同时飞快地学习各种知识。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h大就开学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学校出了通知,说是家境困难的学生,可以去申请周氏集团的助学金。

    冯易其实挺有钱的,自然没有去申请,不过回到家里,他跟姜丽云说了这件事。

    姜丽云道:“那周氏,怕是要在大陆大干一场。”

    “应该是的,”冯易道,“对了丽云姐,教授说我可以提前修完大二大三大四的学分,然后留校,也可以去国外进修……”

    今天他们教授跟他们说了一些事情。

    现在国内计算机方面的人才紧缺,冯易如果加快学习进度,是可以提前毕业然后留校的。

    怎么说呢,现在他们的教授,电脑技术也就那样,怕是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冯易和邵成栋赶超……

    如果冯易愿意,还可以出去留学。

    这个时候,留学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神圣的。

    有些人卖掉家里的房子,也要出国去留学。

    而这时候留学归来的人,也特别值钱。

    “你想去留学吗?”姜丽云问冯易。

    “我不想。”冯易毫不犹豫:“不过我想快点学完大二大三大四的课程。”

    “那就学!”姜丽云道。

    冯易笑起来。

    接下来的时间里,姜丽云看报纸,看到了很多跟浦东大开发有关的消息。

    红星乡的砖瓦厂的生意更好了,一船船的砖瓦运到上海之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这让红星乡的一些人自己买了船,往上海运砖瓦,以此赚钱。

    整个八十年代,国内的经济其实是不太好的,一些政策也起起伏伏反反复复。

    但自从进入九十年代,经济的发展,就越来越好了。

    而这,从工人的工资上也能看出来。

    在八十年代,虽然也会涨工资,但大家涨得都挺少,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工资就越涨越多了。

    姜丽云记得在她上辈子,  1990年的时候,九曲镇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一百块,但到了  1999年,一些人的工资已经破千了,大部分人的工资都在五百以上。

    等进入21世纪,她听说某人工资只有五六百的话,会觉得非常低。

    那还是九曲镇这么个小地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更不用说。

    姜丽云注意到,来来往往的人的脸上,都是充满着希望的,他们也挺舍得花钱,切尔斯汉堡店的生意就非常好。

    也就是这个时候,姜丽云注意到,市面上出售的房子变多了。

    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实非常非常小。

    姜丽云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就看到一些人住在搭建的小窝棚里。

    此外,在原本的平房上面加盖房子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那时候,城里的老百姓住得非常拥挤,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个小小的,只有三四十平房的小房子里的事情,屡见不鲜。

    姜丽云上辈子曾经看过一些节目,拍的是旧房改造。

    那些需要改造的旧房子都特别小,而这会儿,绝大多数人,都住着这样的房子。

    人们天然地,会向往更好的居住条件,当市面上有房子出售,也就有一些人买房搬出去。

    这时候上海的房价,相比于这时候的人均工资,其实非常贵。

    地段好点的房子要两三千一个平方,偏远点的房子,也要一千一个平方,买一套一百平方的房子要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