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47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九零:空间药田女学霸、和美强惨继子上了带娃综艺后、继室千金、嫁给残疾哨兵,带他重返SSS级、我在年代文里摆摊、穿书后我靠玄学爆红全网、寡母对照组不干了[六零]、长嫂、七零海岛摆烂后妈、深巷有光
这次离开的官员,都是正经的郑国人,如果真要比较的话,他们才是更忠心的那一批。 但郑王这个态度,摆明了就是不想用人家,人家也不可能留在郑国坐冷板凳。 反正不管自己怎么说,郑王都是不听的,右相也不在此事上纠缠,只和郑王提醒道:“这群官员的去处是次要的。国内的叛军还没有处理完,北边又有一股灾民反了……” “大将军已经派兵去驱逐了,区区灾民,成不了什么大事。”郑王觉得此事就是郑小白导致的,忍不住又骂道:“若不是姜王包庇,我一定会把郑小白斩了祭旗。” 右相叹气,不想说话。 若不是他的职位够高,郑王对他够好,他也想跑路。郑国虽说是在跟着变法,却没有变强,反倒是越变越混乱了。 可就算郑国如今不比从前,好歹也是五大强国之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国内的灾民闹腾了一段时间,很快就被郑国的军队压了下去。 【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咱就是说,郑国这段时间调集军队,用了那么多粮草,要是把这些粮食拿去赈灾,就不会发生暴乱了。】 【别把郑王想得太善良。在他的眼里,军队和庶民的地位可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打仗的时候不能让兵卒饿肚子,但庶民饿死了,可不会有人管。】 天气寒冷,灾民又受了灾,本身就没什么战斗力,被收拾过一顿之后,给了点好处,就又被安抚了下来。 但郑小白曾经帮助的那些乡民,却没法定下心来留在老家耕种。 郑国的战事停歇,这群人回到老家,分到的不是自家原本的土地,而是荒地。 以前家中被养了几年的良田,被县内的贵族霸占。 原本已经成了势的灾民,早就被打散,这群人要是还敢闹腾,等着他们的只有杀头 心里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们就偷偷摸摸的收拾行李,去姜国找郑小白。 反正身份证明之类的东西,郑小白早就给他们准备好了。 等他们千里迢迢的赶去姜国,稍稍一打听,就知道郑小白现在正在牢里服苦役,现在已经是他服役的第二个月,在此期间,郑小白修好了大学的公告栏,如今正在论坛那边糊水泥,显得十分狼狈。 “大人你怎么在干这个活?让我们来……”一群人上前抢着帮忙。 郑小白见到熟人,抹了抹脸上的灰,有些惊喜的问道:“你们乡里的人都来了?” “是呀,来投奔您来了,郑国那边实在是过不下去。” 一个乡的人,本就有互相监督的责任,有人跑了,剩下的人会被连坐,所以他们都是一个乡的人一起跑。 “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吧?”郑小白关心的问道。 “咱们人多,又没什么货物,盗匪都不稀罕搭理我们。而且这一路走来,断断续续的都有水泥路,我们都没迷路,直接就找过来了……” 各国修水泥路,最先考虑的就是战略意义。姜国最先修的是通往大峰郡和长宁郡的路,郑国和宋国也是一样,最先修建的都是通往要塞的路。 因为各国的财力不同,水泥路修得断断续续的,可这也为大家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少了一点迷路的困扰。 听着这群故人诉说如今郑国的处境,郑小白忍不住呲了呲牙,问道:“不会你们全都来了吧?” “对啊,我们是第一批来的,其他人还在后面呢。” 他当初虽然就只是一个县令,但好歹是科举出身,掌管的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县,有三万多人口。 这要是都来了,他哪里管得了,他如今都还住在监狱里呢! 想到这个,郑小白就忍不住头疼,说道:“你们人太多了,我家里住不下,你们以后若是想在姜国讨生活,我就带你们去行人署安置,让行人署把你们分配至各县,如何?” 老家来的乡民,不识字,更不会行商,就只会种地。户籍又都是郑国的,留在都邑根本就没办法讨生活。 “听大人的安排就是了。” 大家对郑小白都非常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郑小白坑人,毕竟大家以前可是过命的交情。 有事情要办,郑小白也不糊水泥了,把东西放在角落,就直接走人,旁边的守卫拿眼神瞭了他一眼,根本就不管。 都知道郑小白是来借姜国的监狱避风头的,根本就不会跑,所以他这个牢坐得也十分自由。 “要不是为了我们,大人也不会遭这个罪。” “这算什么遭罪,我这次可是大大的出名了。”郑小白不在乎的说道:“就凭我现在这名望,说不定姜王过段时间就要重用我了。” 被郑王停职的其他官员,回姜国之后,就被卫国人挖走了,郑小白却没人挖。 各国君王就算心胸再宽广,也会忌讳他这种会带着百姓造反的官员。 郑小白会这么说,只是为了安抚这群来找他的乡民。 “你们这一批有六百多人,肯定会被行人署打散安置,也可能会被安置到偏远一点的区县。但如今姜国再偏的县,也比咱们的老家日子好过。每个县都有医官、农官,还有新粮种……” “大人,我们都知道,我们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合着你们不是奔着我来的?”郑小白故作严肃的嗔怪,心里的压力却消失了一大半。 一群人憨笑着解释道:“若是您不在姜国,姜国再好,我们也是不来的。” 郑小白悄悄的红了眼眶,掩饰的说道:“你们以后还会遇到更好的官员的。姜国的官员年底都有考核,做得都还挺不错的。那个时候,你们就不会觉得我曾经做得有多好了。” 郑小白有一百多个同学被姜蓁挑中,安排了实习,他却是被剩下的。 这群来投奔的乡民,不知道以前的那些弯弯绕绕,直白的夸道:“你就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县令了。咱们老家如今的那群县官,不说也罢,若不是我们跑得快,又有之前造反积累的家底,怕是要饿死病死在家里。” “是啊,不止咱们县,隔壁县也死了许多人,还有医者怀疑是瘟疫呢。” 战乱、天灾、疾病,是导致这个时代百姓死亡的几大原因。 听到瘟疫这个词,郑小白心中警铃大作,脑海中瞬间想起了大学里的重点防疫课程,紧张的问道:“你们的身体没什么不舒服的吧?算了,咱们先别去行人署了,先去医馆看看再说吧。” “大人您太小心了,我们身体好着呢,瘟疫不是咱们县的。咱们都跑到姜国来了,哪还有什么瘟疫。” 第163章 郑王头疼 虽然这群老家来的人声音洪亮,体格健壮,但郑小白还是有些担心,直接把人领去了医馆。 医者倒是很淡定,安慰道:“要真有问题,他们早就死在路上了,可挨不到来姜国找你。不过小心无大错,他们之中,要是有谁身体不舒服,就赶紧送到医馆来。” 听到医者这么说,郑小白的表情轻松了起来,跟医者道完谢之后,就赶紧带着乡民去行人署安置。 “大人您放心,一听说隔壁县出事,我们就赶紧跑了,一刻都不敢久留,这路上我们没有一个发病的。而且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宋国和姜国的疫所,都没什么动静,肯定没事。” 瘟疫这玩意儿不是只有官员和君侯知道害怕,普通庶民也怕得很。 因为医疗条件所限,各国处理瘟疫的方式,和处理各种天灾的方式差不多,基本不会救灾,只会控制影响。 哪个地方出现了瘟疫,就直接把那片地方封锁。瘟疫还来不及扩散,就会被掐灭在当地。 这样的情况隔十来年就会发生。 那种传染能力极强的瘟疫,要几十上百年才能偶然出现一次。 郑王自觉心里有底,也没把事情闹大,默默的就把出现疫病的地方封锁了,周边的百姓只能隐隐约约听到点风声。 此事郑小白才刚知道,但姜蓁他们却是早就知道了,宋国更是加大了对郑国商队的检查力度,遇上不对劲的人,直接抓去疫所隔离。 【古人的经验很真是不可小觑。以前没有大量的医者,更没有医院,却有疫所来隔离病人。】 【有疫所隔离又怎样?隔离了又不救治,被关进去的人只有等死。】 【这个时代的医学都还在探索阶段,想救也没办法救。只能舍弃一小批人,保护另外那一群没生病的人。】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谁都不想当那个被舍弃的人。 郑王的宫里听到疫区有人想跑的时候,直接冷酷的吩咐道:“被抓住的人全都杀了,以儆效尤。各大路口,山间小道,全都加派人手。” 在这样的时候,哪怕是贵族,也没什么特权了,难得的被一视同仁了起来。 封锁疫区只是郑王的手段之一,与此同时,他还向姜蓁求医求药。 姜国医者以前就有名,被姜蓁发扬光大之后,名气就更大了。 【拿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和粮食来换青霉药,可见郑王真的怕死。】 【府里的青霉药虽然控制严格,但凭各国君王的手段,家里应该都有点存货吧?怎么又过来求了?】 【青霉素药在大家的眼里是保命的神药,当然是越多越好啦。】 由于郑王给的太多,姜蓁也没办法矜持,干脆直接的卖了十人份的青霉药出去。 青霉药是死物,能由着姜蓁安排,但医者就不太好办了。 姜蓁也做不出强人所难的事情,直接把留在都邑的医者叫到跟前来询问了一番。 “郑王派人来求医求药的事情,我想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可有愿意去郑国的?” 这个问题,底下的医者没人回答。 【要是姜国有事,他们责无旁贷。但这次出事的可是郑国,他们估计没人愿意去。】 【毕竟谁都不是圣人。】 姜蓁补充道:“郑王借过去的医者,只会留在王宫,替郑王治病,不会被安排到其他地方。” 就算郑国王宫是郑国最安全的地方,但相对于姜国来说,整个郑国都是危险的,所以一群医者都不搭腔。 在成为医官之前,他们或许家中贫困,但成了医官之后,他们也慢慢变得有钱起来,只要他们能继续活下去,就会变得越来越有钱。 在自己的小命面前,郑王许下的钱财,什么都不算。 看到大家这副表现,姜蓁直接扭头对郑国使者说道:“看吧,没有医者愿意去。” 使者一脸苦涩,不敢多说什么。但他买到了药,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一半,怕郑王久等,赶紧带着药离开。 一般情况下,某国出事,其余各国都会去搅一搅浑水。姜国以前修路的时候,四国还来围攻过。 前阵子郑小白带人造反,宋国齐国也没少在里面使坏。 但这次郑国出事,其余各国全都避着它。毕竟瘟疫这玩儿,沾上了就不是什么好事。 四国要是在这个时候去为难郑国,万一郑王一狠心,撤离掉疫区的封锁,再顺带投个毒什么的,大家都跑不了。 所以大家明知道此时郑国的情况不妙,却难得的乖巧老实了起来。 甚至姜蓁还好心的把药卖给了郑王。 四国君王此刻都把温柔和耐心给了郑王,但郑国国内的贵族,却对郑王没什么信心,拖家带口的跑路。 来的人一多,都邑的读书人也就知道了郑国的情况。 郑王原本就不怎么好的风评,再次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