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祁公子是中原人,日后二人成亲,他会不会将许姑娘也带回中原?”

    “啊?”叶珉仪哭着脸,“那姐姐不要我们了吗?”

    “怎么会?蓬门面馆是许姑娘的心血,她怎么可能舍得放下?”话虽如此,明理也是一脸愁容。

    四人七嘴八舌地讨论未来的去路,察觉到祁牧野的视线,又齐齐低下头,又是皱眉,又是抓耳朵,盯着光滑的桌面。

    “你怎么站在这?”许朝歌端着桂花酿走出来,“他们几个呢?”

    祁牧野指着远处不断飙戏的四人,摇头笑道:“这几人叽叽喳喳,吵死我了,我正罚他们呢!”

    “若你伤着他们身子了,以后谁来给面馆干活?你吗?”

    “这又不是蹲马步,我以前的老师都是这样对付不听话的学生的,让他们长长记性。”

    许朝歌也懒得与她耍嘴皮子,她端着那碗桂花酿,诱惑道:“刚出锅的,要不要来尝尝?”

    祁牧野看着远处几个望眼欲穿的眼神,不住笑道:“不了,一会儿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再吃。”

    “冷了就不好吃了。”

    祁牧野的视线往那四人飘,龇牙道:“我要是接下你这碗桂花酿,那几人的眼神能把我吃了。”

    许朝歌的目光朝那边看去,果然那四人正撅着屁股盯着她手中的桂花酿。她忍俊不禁,怪道:“你还要罚他们到什么时候呀?”

    “你说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嘁~”许朝歌睨了那人一眼,端着桂花酿就往他们走去。

    那四人瞧见许朝歌向他们走来,就像是乞食的小狗一般,面露喜色,直直盯着许朝歌手中的那大碗。

    “曹炎。”许朝歌将碗放在正中间,“去厨房拿几个碗来,我们先吃点小食。”

    “得嘞!”曹炎提着臀兴冲冲地跑去后厨。

    “明理。”许朝歌瞧了眼祁牧野,“去把门口的祁公子请过来。”

    汪明理咧着嘴去请了。祁牧野站在那假意推脱一番,才不情不愿地被拉着过来。

    几人乖乖坐在一起,等着许朝歌往他们的碗中分白白糯糯的汤圆。

    “吃吧。”许朝歌坐在那,看着几人蠢蠢欲动的样子,笑道。

    几人一得令,纷纷抢过面前的瓷碗,也顾不得烫,捏着勺子就往嘴里送。

    真是~许朝歌托着腮帮子轻笑,一脸宠溺。

    什么样的先生教出什么样的学生。

    “好吃吗?”待几人搁下勺子,许朝歌才有机会问道。

    “好吃,多谢祁公子——”

    许朝歌有些恼怒:“我给你们做的,谢她干什么?”

    曹炎笑嘻嘻地舔着嘴边的花蜜:“托祁公子的福我们才能吃到这碗桂花酿,自然要谢他。”

    明理赶忙接下去补充:“自然也要谢谢许姑娘辛苦做那么一大碗来。”

    叶珉仪:“希望姐姐以后每天都那么开心,这样我们每天都可以吃到桂花酿了。”

    “你们想得倒挺美。”说着,许朝歌就要将碗勺收去。

    曹炎快人一步,嘿嘿笑着:“吃了许姑娘的桂花酿,那还有让许姑娘忙活的道理?”

    说罢,他便端着碗扭着屁股跑后厨去了。

    “那几个字你们会写了吗?”吃了个半饱,祁牧野舒展了下筋骨,不经意问道。

    三人面露难色,怯怯地摇头。

    “那便继续写吧,我帮你们接待客人。”

    “啊——”那三人干脆倒在桌子上。

    “记得跟刚才一样,撅着屁股学,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

    那三人干脆就跟没骨头似的滑到桌子下去。

    许朝歌对那人的恶作剧感到无奈,捏着她的手指,让她适可而止。

    “你们现在还喜欢祁公子吗?”

    “不——喜——欢——”三人在桌子下,拖着嗓子回答。

    祁牧野干脆蹲下去,瞪着桌子底下的三个人:“好你们几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我辛辛苦苦教你们写字,居然不喜欢我?”

    “你有——”叶珉仪赶忙捂住嘴,观察身旁的二人,大喊,“姐姐,祁公子欺负我!”

    “好了。”许朝歌轻声唤道,“打打闹闹的,像什么样子?”

    她揪着祁牧野的衣领,将她拉起来。

    “祁公子愿意教你们识字是好事,你们便坐在这,安安稳稳地学习,客人来了再去接待,可好?”

    明理从桌子下探出个脑袋,问道:“不用蹲马步了?”

    许朝歌笑着:“不用,你们坐在凳子上学。”

    三人立马从桌子下钻出来,拍拍衣服,乖乖地坐在凳子上。

    “祁公子。”许朝歌颔首道,“蓬门面馆的这几个孩子就交给你了。”

    祁牧野轻咳两声,摆出个老先生的姿态:“那是自然,许姑娘放心。”

    祁牧野一连三顿没吃,许朝歌担心她又饿出什么问题来,特地让后厨婶婶早些做饭。尹江的学子大多已经回城,但人数没有以往多,祁牧野不敢轻易开课,免得惹人不满引起纷争。

    况且,那些基本知识都讲完了,她也该着手一些应对策略了。洪水过后,粮食和灾疫是最主要的问题,这两个光靠她与许朝歌根本无法支撑,她得靠那些学生将她的理念传播出去,最好是让官府出手,未雨绸缪,这样才能避开建宁三年的那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