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回收(求订阅!)
信息优势。 技术优势。 整合优势。 让缅亚银行集团几乎不可能会输。 何况。 就算某些领域输了。 但在全局战略上,唐青还是赢的,那点货币损失算个什么?只要能提高贸易占比,挣不挣钱都是小事情,在哪不能赚回来? 行。 就这办。 缅亚银行集团打头阵,商会成员跟在后面,步坦协调作战,而且,整个计划不能光是现有商会成员参与,得拉更多的人进来。 一句话。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干。 有了决定。 唐青开始着手计划细节,按理说,这事儿交给战士们去做就好,但唐青也是要强的人,几十万、上百万字的计划细节战士们做。 而纲领性文件。 千八百字。 怎么也得自己来吧? 很快。 文件传给了唐一。 “进行评估。” “是。” 唐青很谨慎。 五分钟后,评估完成,结果不错,可以执行,而且成功率非常高,当然,执行过程也是很复杂的,好在不需要唐青设计细节。 “尽快完善,准备执行,授权资金:在保证亚元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无限制。” 唐青下令。 这么大的计划。 最后要花的钱可能数千,甚至上万亿,但没关系,反正是自己印的钱,花多少都不心疼,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亚元不因此贬值。 “是,统帅。” 得令后。 唐一立即把任务分发下去。 算算。 快的话,今年年底就能超越澳元,升四等权限,不知道会有什么等级权限,系统根本不说,唐青只能慢慢等,反正不会差就是。 。。。 深夜。 文川。 映绣镇。 巨大的厂房屹立在山下,无一丝光亮,院子的杂草早已一人高,厂房内安安静静,庞大的设备连续运行了两个月,一点声音没有。 控制室。 唐青忽然出现在中间。 距离五一二。 已经过去了快两个月,设备安放在这里也快三个月,一直稳定运行,不愧是他花了三千个亿买的玩意儿,质量方面确实不错。 这两个月。 这边算是出名了。 幽灵地震。 这是专家们对这段时间以来,大量的诡异地震所给的称呼,虽然后来唐青让人更换了他们地震监测设备的零件,瞒的时间久了一点。 可是。 人家还有‘震感’这东西。 超过范围。 地震仪器测不着,人却是能感知到的。 如今。 再放在这里,风险非常大,反正主要的危害型余震被解决,剩下的都是些小震,就让这里恢复原样吧,唐青今天是来收回的。 下一次。 玉树好像用得着。 “关闭设备。” “是。” 话落。 控制室的战士输入指令,按照流程,足足花了三分钟,才让整个设备开始关闭,之前由于启用过,唐青知道一次关闭就得十分钟。 没办法。 里面的核聚变反应堆不是电开关。 按一下就关了。 不可能。 “四百二十一根发生棒冷却完成。” “地锚脱离。” “设备已关闭。” “好。” 说完。 唐青的神经念力覆盖上去,他的神经念力当然搬不动这么重的大家伙,上万吨的东西,其核心处那根重金属棒就超过五千吨。 开挂都搬不动。 不过。 只要神经念力覆盖,给系统做个轮廓定位和位置定位,就能把这家伙收走,以唐青现在的神经念力覆盖范围,航母都能给收了。 可惜。 太贵了。 也没地方用,他并没有买已经被商城刷出来的航母,同时刷出来的还有图纸,因此,唐青更乐意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样式。 就航母。 结合网上一些异想天开的设想。 他设计出了六款。 很多了。 不只是外形,还有里面,工作量巨大,这些设计并没有停留在纸上,而是制造出了模型,几百米的航母,模型只有十几米。 不错了已经。 比一般小船大。 上去遛个弯也是可以的。 覆盖完成。 瞬间。 庞大的设备消失。 地面上只有四百二十一根承重柱,这些柱子里有重金属棒,也是要回收的,比当初安装容易,当时还是他一根根往里面安。 收的时候直接收一片。 数分钟后。 四百二十一根金属棒。 连同厂房内其他设备和战士,一同消失。而留下的孔洞,先是被唐青一一封住,接着用泥土覆盖,最后把预制的混凝土地板放下。 大功告成。 地面上散落着灰尘和建筑垃圾,还有一些破损的建筑材料。 如此。 整个厂房内看着和废弃一般。 当唐青消失,整个厂房变得一片漆黑,仿佛没有人来过一样,而这里,很快会被战士控制的公司启用,弄一个粮食加工厂。 。。。 次日。 内比都。 零提出的贸易促进政策,经过简短的讨论后,获得了全票通过,弄经济,零是专业的,他说行就行,反正不同意也没有用。 一直以来。 谁能阻止零想做的事? 没有。 “既然如此,这件事就开始走流程吧,苏育副首,缅亚经济特区作为首批实施区域,时间紧,任务重,有没有什么问题?” 零看向苏育。 毕竟。 苏育是缅亚经济特区的区长。 “没问题。” 苏育点头。 这代表零的信任,当然不会有问题,来之前零就和他沟通过,虽然牵扯很广,但并不是加税,而是减税,推行不会有阻力。 “那就好。” 接着。 零看向坎亲。 “坎亲副首,华夏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项政策,势必会对一些合作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误解,你及早和华夏使官沟通一下。” 这种事。 不可能不和华夏说一声。 “好的,我下午就约见孙使官。”坎亲答应道。想来问题应该不大,这并不会影响华夏的利益,甚至对华夏企业会有好处。 减税。 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 都在这次的名单中。 因此。 双方成本都会降低,利润增加,并不是光缅方企业得到好处。 “至于其他贸易伙伴,也都发文说一下,有问题,让他们找商贸委,今晚的新闻中,就可以对公众放出这个消息了。” 距离新政策推行只有二十来天。 需要提前让企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