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原先苏训倒也不怕倒霉,反正主子时日无多,多拉一个垫背的他也不亏。

    可这会,苏大人才得了线索,死了血亏,自然不乐意了。

    于是乎,他再不拖吴知府后腿,颇为不要脸道,“吴大人高义,这些学生有劳了。”

    吴遇咬牙,没见过三十岁就如此无齿的!

    他雷厉风行,一声令下,皂役们棍棒齐上,很快将几个闹得最狠的书生押下。

    知府向来温和的脸上不怒自威,“闹够没?”

    肾上腺素飙升的考生们挨了一通黑棍,头脑一清,顿时趴伏一片。

    杂役们这才不情不愿收手,跟着跪倒请罪。

    寂静的夜里,冷雨渐密。

    知府大人站在雨中,久久无声。

    有班头讨好地送上油纸伞,却被吴遇一把掷到杂役头头脸上。

    伞骨的尖端划破脸皮,蜿蜒下一道触目惊心的红痕,又被雨水冲淡,沁红了半边肩头。

    匍匐的书生们打了个寒噤,低下头去。

    也不知是冷的,还是惧的,方才还气冲斗牛的小子们,此刻全都蜷缩成荏弱的鹌鹑鸟,再不敢高呼一句“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更不敢提“院试荒唐,有如儿戏”。

    吴遇将一切看在眼里,暗自叹了口气。

    这届年青人,忒得不上道。

    闹到这份上,本不该半途而废。

    集一府学生之合势,压力给到苏大人,不怕礼部不插手,届时虽然会惩处几个带头闹事的学子,但那场荒谬至极的“初试”,也可推翻重来。

    一啄一饮,自有定数。

    只要有人肯为这场以少搏大的弈局献祭。

    可惜临了,无一人甘做那个领头的。

    哦,也不是没有,只是碰壁了。

    吴遇想起那个被他主子紧护着的少年人,一口气叹得更深。

    该说不说,那人聪明,却也笨拙。

    他扫了眼讷讷垂头、默不作声的学子,向着兵卫摆手,“送回客栈,叫他们醒酒去罢。”

    雨声里,他一锤定音。

    “今上最重学子仪礼品行,尔等罔顾宵禁严律、酗酒逞凶撒泼,乃至捋臂揎拳、斯文扫地,失仪无礼至此,实在枉读圣贤!念在你们举业受挫,又是初犯,本官网开一面,小惩大诫。你们当中,凡童生者,圣训礼法科不合格,须再考一次;其他学生,日常仪礼暂记劣等,复修一年。”

    满地学生们傻眼。

    兜兜转转,他们竟忘了,大历礼大过天,失礼同样罚得你有口难言!

    只是这一通罚,意外激起覆试考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闹将起来,实在出人意表。

    单纯就想考个教资回乡创业的顾劳斯,脑壳突突地痛。

    赶在惊动内场之前,他抄起外场落锁门倌手里的铜锣,“哐哐哐”敲打起来。

    “肃静!肃静!”单薄的少年声音抵不住众人喧嚣,铜锣可以。

    很快,考场前安静下来。顾劳斯调大音量,直奔主题,“未考先退,可称不上徽州风骨!大家何不先考它一考,万一峰回路转呢?真剃了头再闹不迟,太.祖有令,凡生员以上诸试,有半数以上学子鸣冤,主考不管有无干系一律降职,再择主考复试,咱们怕什么?”

    “就算这场取中,又该如何面对那数百同窗?”

    某案首仍不忘“一个不能少”的誓言。

    顾悄自有一套歪理服人。

    “兄台,你且想清楚,若是重考,须得礼部上报陛下,指派专员前来核查,如此下来,耽搁至少半年,可还赶得上今秋大比?院试年年有之,今年不取,还有明年,可秋闱一旦错过,就是三年,你当真要与同乡共进退?”

    怕小伙子拉不下脸“卖友求荣”,顾劳斯又补了一剂强心针。

    “况且,今日我等迎战,为的也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府县脸面,只有挣得这二十生员解额,咱们出了徽州,才能全了脸面,想想将来,你们也不愿被外府嘲讽光头府吧?”

    二十几人面面相觑,终是被这冠冕堂皇的“为荣誉而战”说通。

    但也有人将信将疑,“你又如何保证,苏大人这次不再戏耍我等?”

    顾悄将锣塞回一脸懵逼的门倌手里,笑得十分纯良。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且看各位本事了。”

    令人窒息的沉默,震耳欲聋。

    众生:深感被驴,奈何苦无确证。

    一场危机,三言两语消弭无形。

    谯楼一角,两位大人暗搓搓围观全程。

    “不愧是顾大人幺子,巧舌如簧,深得真传。”苏训阴阳怪气:“如此,我倒成了徽州公敌,今日取中二十人,怕不是来日就成政敌。”

    吴遇笑笑,“无妨,满朝文武皆对手,苏大人刚好体味体味这极致的巅峰寂寞。”

    苏训吃瘪。

    这是明晃晃嘲讽,说他人缘极差,虱子多了不痒。

    “对了,恩师叫我带句话给你。”吴遇背着手,悠悠折返。

    苏训等了半天,不见下文,气得牙痒,却不得不低头,“那老匹夫说什么?”

    吴知府好脾气,“他说幺子顽劣,还请大人担待,无以为报,愿为明主效犬马。”

    “是以,他赠你一句话:东南形胜,云气蒸腾,潜龙入渊,腾必九天。”

    太子名讳,单字一个云。

    苏训几乎是秒懂其中隐喻。

    但他宁可将其认定为离间,也不愿再多信半个字。

    吴遇也不勉强,只道,“这场,便好好开考罢。你我都是这条路走来的,做不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不该因党争私怨,砍前人树断后人路。”

    苏训闻言,若有所感。

    他最后望了眼谯楼下,突然对京师口诛笔伐的顾氏,有了一丝不一样的观感。

    他不由从太子名讳,又联想到那个禁忌的名字——云鹤。

    曾经惊艳几代人的帝师,一个如何抹杀都难掩痕迹的名士,他的弟子,他的传承,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北人对南人有隙,他们多认为南人奸诈,事实上南人确实诡计多过北人,只是,多智近妖、巧言令色,并非全然坏事,若都如那顾家小子一般,倒也不惹人嫌恶。

    殊不知又意外收获一波好感的顾劳斯,正苦哈哈检票进站。

    二十来人的覆试,阵仗依然不小,一关一卡,查得忒严,半点不因人少就偷工减料。

    这把,顾劳斯脸皮厚了,被摸来摸去,再无尴尬,还冲着大胡子乔五嘿嘿一笑,那明艳如春花绽放的一下子,给马哥臊得黑脸涨红。

    顾劳斯找回场子,信心百倍地垫脚拍着大兄弟肩膀,语重心长,“怎么我脸红害臊的毛病才好,壮士你就不好了?要不换个牝马多的营,你再历练历练?”

    排在后头的黄五疯狂咳嗽。

    马上安排,不劳您操心了爷诶。

    直到落座,监官宣读考试纪律,诸生情绪尚且稳定。

    顾劳斯的临阵洗脑包,一直持续到变态考题公布的刹那,终于宣告破功。

    覆试只两道题,一书一经。

    可书成妖书,经是神经。

    尖子生看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凭运气混到最后的滥竽们,唯剩相顾无言,泪两行。

    第097章

    第一场四书题赫然是:尧曰。

    一路考来, 这题算得上是最省墨水的题面,换成大白话,就是“老尧说”。

    但没头没尾, 句不成句, 截这俩不知所云的字, 学生里但凡有书背得不够铁、检索功能不够先进的, 都找不到出处, 接不上下句,就更别提下笔了。

    这类掩去下文不说的,叫冒下题。

    县府入门级考得少, 但春秋大比里却是再寻常不过。

    大约大宁各处“小三元”试, 已将寻常句子用遍, 所以生员试以上, 考官无不绞尽脑汁、各显神通,命题路子也就越来越野。

    据顾家大哥的不完全统计, 大宁建朝七十年,常科带恩科,累计开科二十一场, 两闱四书大小题计三百余道,句意完整、开门见山的题面不足十之二三,各省提学早已发明虚冒、关动、过脉、比兴、攻辨、截搭等形形色色出题之法四十八种。

    其中最难的,当属截搭。

    这种命题方式的恐怖之处,就是叫你防不胜防。

    考生哪怕脑中配备了ctrl f功能, 也不一定能检索得到题出何处。

    比如,府试吴遇亲点的“及其广大, 草木生之”,这题有幸被包过班当成例题宠幸, 就因它曾被改头换面,上去“及其广”、下去“木生之”,单拎“大草”二字,出现在顾慎那年的会试真题里。

    就说把“大草”两个字儿烧给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九泉之下认得出是《中庸》吗?

    哦对,这等神题,正出自吏部侍郎、祁门谢道济。

    听说这是专门为顾家老大量身定制的劝退款。

    顾劳斯研好墨镇好纸,心道比起谢侍郎,苏大人这冒下确实算不得刁钻。

    才怪!

    这类题顾劳斯小课堂曾敲过黑板。

    答题不难,关键就是得做个无情的背诵机器,只要能快狠准补全下文,破题就与寻常题目无异。

    能混到覆试的考生,四书大多背了几十年,得出这题出自论语末章《尧曰》不难。

    作为孔子语录里,少有的不是孔子亲口说的话,老尧原话很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