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
书迷正在阅读:娇腴(重生)、七零之大院来了个大美人、NPC恋爱守则[快穿]、穿成女主白月光后我恃宠而骄了、快穿:女帝穿越记、快穿:被渣后的偏执大佬黑化了、快穿,满级大佬在线手撕癫公癫婆、我小师妹好难杀、夫君他咸鱼失败了、替嫁仙尊的鸡精揣蛋飞了
兵部侍郎没有察觉到自己顶头上司的不满,仍然在慷慨激昂:“……此案牵涉众多朝臣,难免有藏掖包庇之嫌,臣建议陛下从几位王爷中择人负责此事。” 果然,宫宴遇刺演变成了几个皇子夺权。 朝臣们又吵了起来。 姜静行老神在在地站着走神。 虽然她已经决定站队小皇子了,但武德帝明显早在心里有成算了,这时候说再多都是在做无用功。 “靖国公。” 走神的姜静行一时没反应过来,还是身边的李伯同看了她一眼,才让她意识到武德帝在叫自己。 “臣在。”她立刻站出来。 争的面红耳赤的朝臣们也终于不再争吵了,全都目光炯炯地盯在她身上。 他们吵的太厉害,反倒忘了这件事的另一个主人公。 靖国公府是重所周知的保皇党,得姜静行一言,可比他们在这里吵的吐沫横要强的多。 武德帝高坐在龙椅上,问道:“靖国公可有人选推荐。” 姜静行沉吟片刻,该说不说,陆执徐一直都挺低调的,背地里做了不少事却不为人知。 自己此时若是推荐他,反倒是让他从幕后走到了幕前,这统领“三法司”的权利,对陆执徐自己而言不全是好处,倒是有利有弊了。 姜静行斟酌了一番,决定赌一把。 毕竟老在幕后躲着也不是一回事儿,该展示自己的时候还是要展示自己的,不然如何让朝臣信服。 姜静行还是决定把这张大饼塞给小皇子。 只见她义正言辞道:“昨日情况危机,众人慌乱奔逃,辰王殿下却能临危不惧,上前反杀刺客,后又护卫在陛下身前,可见其武艺出众,心性纯善,因此,臣建议由辰王殿下负责此案,以正视听。” 这番话有理有据,说的也是事实,让不少朝臣都暗中点头。 姜静行身后的霍辛等人暗中递了递眼神,同时喊道:“臣附议。” 武德帝心中的人选正是陆执徐,昨日整场刺杀经历下来,也只有这个嫡子的表现让他比较满意。 “那便由辰王负责此案吧。” 姜静行退回到朝臣队列里,李伯同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对此,姜静行回以灿烂的微笑。 二人视线错开,心中几乎同时骂道。 “老狐狸。” “小狐狸。” 别以为她看不出来,她听朝臣们吵了一圈,这看似是个愣头青的兵部侍郎,其实早就被人安排好了。 第58章 一个好的将军,是要给新人机会的 春日明媚的阳光, 将太极殿屋檐上铺就的琉璃瓦照耀的流光溢彩。 随着日头升高,今日的早朝渐渐落下帷幕。 “退朝——” 目送武德帝走出大殿后,大臣们也依次向外退去。 经此早朝, 辰王一步登天已成定局, 他们说再多都是无用过。 除了几个挂名的宗室皇亲,大多人还是脚步匆匆地回了任职的府衙。 毕竟来参加太极殿小朝会的都是朝中重臣,不可能整天正事儿不干,只琢磨着怎么争权夺利。 若真是如此, 也做不到这个位置。 眼下已经是四月了, 这段时间正是六部最为繁忙的时候, 科考武举, 吏治考成, 各郡的粮税也陆续运往上京, 种种事物堆积在一起, 等到出了太极殿, 宫宴遇刺一案翻起的浪花很快便消弭下去。 姜静行和李伯同缀在众多朝臣身后,等人走的差不多了,这才一同向殿外的月台走去。 面目清癯的老者拄着红木大拐, 走的不紧不慢,姜静行则抄着手走在一侧。 二人虽是同行,却一路都没有交谈。 直到临近宫门的时候,姜静行率先打破平静,忽然说道:“李相载风载雨走过几十年, 如今也是颐养天年的年岁了, 最后可别为了一纸功名, 再把这一生清名都给折进去了。” 闻言,李伯同摆手, 叫停了向自己迎来的管家。 看到自家大人示意后,丞相府上的老管家便立即站住了脚。 李伯同向身边的人投去询问的视线:“老夫自认不是一个以功名为重的人,靖国公何出此言?” 姜静行不可置否地迎视着他,短暂地沉默了片刻后说道:“李相何必故作不知,你我也是有经年的情分在,本公敬佩您老为国为民的心。”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瞬。 “疼爱子孙本是人之常情,可端王殿下实在不堪为明主。本公与端王接触不多,却也看得出端王此人如何。” 随着她的话语落下,李伯同捏着拐杖的手掌也越发用力。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儒家讲究为生民立命,李相也是目睹过百姓易子而食的惨剧的,难道就忍心让百姓再次陷入到水深火热中?” 听姜静行如此批判自己外孙,李伯同便忍不住叹了口气。 无他,只因姜静行此言不差。 都说人老成精,他活到这般年岁,又怎会不知端王本性如何,好大喜功,骄傲跋扈,说的便是自己这个孙子。 这样的性子,别说做个明主,就是为君都是堪堪能成,若来日只做个王爷倒还好,将来若是做了储君,恐怕大雍的基业都要难以保全! 可是,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又哪里是他一人能决定的。 就算他能约束住家人亲族,也约束不了他们心中的欲望,更约束不住那些依附而来的门生大臣的野心。 只要他还活着,就会源源不断地有人推着端王向前走啊。 “唉——” 李伯同心中越发苦涩,可最后也只是喂然长叹道:“老夫多谢靖国公美意。” 说完也不等姜静行回应,便直接扶着府上的管家走了。 “不经劝啊。”姜静行很无奈。 她心里感慨万千,真是谁都不容易,眼不见就连李伯同这样的人物,都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为官最忌讳交浅言深,今日劝解几句,也是不忍心老丞相日后被端王牵连,真的落到剧情里孤身归乡那般的惨淡。 姜静行站在原地,看着虽然步伐坚定,但身形已经佝偻的老人,不禁面带可惜地摇摇头。 “罢了,个人有个人的选择。” 她劝也劝了,将来如何,也只能是听天命尽人事了。 想清楚后,姜静行便大步向一旁站着的马夫走去,马夫手里牵着一匹高头骏马,身边还站着两个身披轻甲的俊郎青年。 见姜静行走来,两个青年便立即上前行礼道:“属下参见靖国公。” “不必叫我国公,你们二人既然有意投身军武,那便按军中的称呼来。”姜静行抬手道。 张文和弟弟对视一眼,兄弟俩都不是蠢人,很快便再次同声呼道:“见过将军。” 见二人反应灵活,也无寻常勋贵子弟身上的娇奢之气,姜静行不由地点点头,脸上也露出一些满意之色来。 这二人名为张文和张武,本是一对亲兄弟,乃是建威伯府上唯二的两个嫡子。 要说这对兄弟为何出现在这里,事情颇为曲折。 建威这个封号是武伯的封号,老建威伯也是军功赫赫。 但如今的建威伯虽然承袭了他爹武伯的身份,却没有继承他爹学武的天分,于是便被迫走了文官升迁的路子,眼下倒也算得上是平步青云。 只可惜世事无常,就在他打算转换门庭的时候,却发现他两个儿子丝毫没有继承他读书的天分,反倒是隔代遗传到了他爹的力大无穷! 无奈之下,建威伯只得让两个儿子再次学武,而且为了两个孩子将来的前程,还舍下老脸求到了亲爹那些故交面前。 因此,建威伯第一个携礼拜访的就是姜静行,请她给他两个儿子在军中筹谋个差事。 其实隔行如隔山,姜静行和现在的建威伯没有什么交情,但是和他爹,也就是老建威伯,交情却不是一般的好,所以看在故人的情分上,姜静行便应承了此事。 今日也是特地叫他们兄弟二人在宫门前等着。 “可知我今日为何叫你们二人来?” 听到姜静行如此问,张家兄弟再次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兄弟眼中的迷茫,只好诚实地摇了摇头。 姜静行没有为难他们,朗声笑道:“你们跟我去一个地方。” 闻言,较为活泼的张文便上前一步道:“将军,那咱们这是要去哪啊?” 姜静行没有解释她为何要叫二人来,也没有说要带他们去哪儿,只是从马夫手上接过缰绳,然后利落翻身上马。 她拿马鞭蹭着骏马的脖颈道:“不必多问,你们只需记得,一会儿本将军让你们做什么,你们做什么便是。” “记住了吗?” 听姜静行如此吩咐,张文张武果然没有再问,只高声道:“属下谨记将军命令。” “不错。”姜静行赞了一句:“既然如此,那便上马吧。” 听此吩咐,张文张武没有任何迟疑地翻身上马,端的是一个听从指挥。 姜静行见他们兄弟动作利落,心中更是满意,随即便朝马屁股上响亮地抽了一记鞭子,三人三骑顷刻间化做了几道渐行渐远的黑影。 不过半个时辰,三匹夜良马便驶过内城平整的石板路,从太和门疾驰而过。 姜静行带着二人沿着沙石铺就的道路驾马而行,马蹄之下路面平整,道旁亦是绿树成荫,扶疏的枝叶间传出阵阵鸟雀的鸣叫,婉转动听,令人心神俱醉。 可面对如此美景,张氏兄弟却暗暗叫苦,根本无心欣赏,心神全都集中在胯下骏马上。 他们兄弟也算武艺出众,马术更是无比娴熟,可与姜静行驾马的速度相比,他们依旧跟的很是吃力。 姜静行回头撇了二人一眼,见二人眼中傲气不复往昔,这才暗中放缓了速度。 本来今天要办的事,她一个人也能处理的很好。